快訊

卸任後首發表演說 拜登:川普執政不到百日 大傷美國

陳冲:「脫中入北」並不合算

行政院前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前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日前在民進黨中常會上肯定我在經貿投資上走向「脫中入北」,行政院前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昨天表示,萬隆會議本周屆滿七十周年,當初的用意是要擺脫殖民主義,對現代人而言,Global north(全球北方)或south只是政治口號,意義不大,朝野應該想想,我們究竟擺脫經濟殖民主義沒有?

綠營友人憂地緣政治意涵

陳冲表示,上周一位年逾八旬的民進黨朋友問他,「為啥突然要脫中入北?」這位友人不是不懂這新名詞的意義,只是納悶為何在全球關稅熱時,丟出這個議題,友人顯然擔憂其中地緣政治的意涵。陳冲說,對於這位前輩且曾任御史(監委)的長者,他只能簡單回應一些Global south與Global north的沿革及演變,腦中也在思索「北」究竟是啥意思。

陳冲提到,二○一四年十一月他應印尼國民福利基金會邀請,赴雅加達演講,事後特別要求安排至第三大城萬隆,參觀一九五五年舉辦亞非會議的舊址。

七十年前,韓戰剛結束兩年,美蘇兩大強權所領導的集團已然成形,許多亞非國家部分甫才獨立,部分尚未擺脫殖民統治,此時印尼等五國發起史上首次「非白人」參與的國際會議,共計廿九國與會,通過十大宣言,因為標榜與美國為首的第一世界、蘇聯為首的第二世界有別,「第三世界」名稱不脛而走,也是不結盟運動的源起。

他說,廿世紀末代表第二世界的East Bloc(東方集團即華沙公約)解體,成員因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分別加入第一世界或第三世界,逐漸演變成俗稱全球北方與全球南方的觀念。不容否認,其中也參雜地緣政治觀念,所謂北方國家,在經濟開發及民主發展方面,相對也較進步。

賴主席口中的北另有所指?

陳冲表示,南北分立的概念,雖非國際條約所規範,但自廿一世紀以來,台灣因經濟發展程度,一直被視為全球北方。相信國人一定不解,既然已是全球北方,何必又要入北?難道另有所指?有趣的是,全球開發程度較低的有七十七國,俗稱G77,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存底居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又應如何歸類?二○二二年後,在國際媒體上,常出現的G77+China一詞,用意就在解決此一尷尬場面。

陳冲說,台灣既然早已是Global north,那賴主席口中的「北」是否另有含義?如果只是為了對外投資,何必要有入北的口號?如果為了組建供應鏈,因是自然共生關係,應該無須強調脫中?而且PRC既在南方北方之間擺盪,要脫恐怕也不容易。

美去年3次否認與中脫鉤

陳冲指出,何況去年美國總統及財長還至少三次否認美國要與中國大陸脫鉤,台灣又何德何能主張全然脫鉤?此外,依照諾貝爾獎設經濟學獎項後首位得主Jan Tinbergen的貿易重力理論,兩地貿易互動,是與兩地GDP(國內生產毛額)乘積成正比,而與兩地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以兩岸的產業結構及距離言,脫中入北,似乎並不合算。

川普 關稅

延伸閱讀

陳冲:除非被挑動事涉面子問題 否則大陸至少2028年之前不會打台灣

美國股票型基金淨流入居冠 拉丁美洲基金小幅淨流入

拋售了!官方數據六都房價齊跌 這都季跌1成最重

台積電蓋熊本二廠 再傳延後

相關新聞

卓揆:加碼美債列為選項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重拳,各國把握九十天緩衝期與美方交涉,盼降低衝擊。行政院長卓榮泰指出,已備妥策略方案,隨時準備啟...

陳冲:「脫中入北」並不合算

賴清德總統日前在民進黨中常會上肯定我在經貿投資上走向「脫中入北」,行政院前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昨天表示,萬隆...

總統:推台灣+美國新布局

賴清德總統昨在總統府接見北科大三系所友會表示,台美第一階段談判順利,將在確保國家利益並推動產業發展的目標下對美談判,盼將...

日星稱關稅是國難…台灣仍「美國萬歲」?郭正亮批綠營:被霸凌還喊爽

美國關稅政策延燒,日本首相石破茂日強力表示,美方的作法,可能擾亂全球經濟秩序;新加坡總理黃循財也向國民說明關稅衝擊,提醒民眾不能自滿或掉以輕心。對此,前立委郭正亮指出,正當日本、新加坡紛紛指出關稅政策是「國難當前」之際,賴清德總統還在提出「脫中入北」,實在是讓他相當擔心。

卓揆:台美談判 優先保護農漁民

美國提出對等關稅戰,各國與美方展開談判,立委憂心開放美豬、美牛是否會成為談判籌碼?農業部長陳駿季昨日在立法院答詢時強調,...

盧秀燕:台中重災區 應分最多紓困

關稅戰衝擊國內產業,製造業重鎮桃園市統計波及四千九百家產業、影響卅萬名勞工,將輔導產業智慧轉型;台中市估計工具機、自行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