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冲:「脫中入北」並不合算

賴清德總統日前在民進黨中常會上肯定我在經貿投資上走向「脫中入北」,行政院前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昨天表示,萬隆會議本周屆滿七十周年,當初的用意是要擺脫殖民主義,對現代人而言,Global north(全球北方)或south只是政治口號,意義不大,朝野應該想想,我們究竟擺脫經濟殖民主義沒有?
綠營友人憂地緣政治意涵
陳冲表示,上周一位年逾八旬的民進黨朋友問他,「為啥突然要脫中入北?」這位友人不是不懂這新名詞的意義,只是納悶為何在全球關稅熱時,丟出這個議題,友人顯然擔憂其中地緣政治的意涵。陳冲說,對於這位前輩且曾任御史(監委)的長者,他只能簡單回應一些Global south與Global north的沿革及演變,腦中也在思索「北」究竟是啥意思。
陳冲提到,二○一四年十一月他應印尼國民福利基金會邀請,赴雅加達演講,事後特別要求安排至第三大城萬隆,參觀一九五五年舉辦亞非會議的舊址。
七十年前,韓戰剛結束兩年,美蘇兩大強權所領導的集團已然成形,許多亞非國家部分甫才獨立,部分尚未擺脫殖民統治,此時印尼等五國發起史上首次「非白人」參與的國際會議,共計廿九國與會,通過十大宣言,因為標榜與美國為首的第一世界、蘇聯為首的第二世界有別,「第三世界」名稱不脛而走,也是不結盟運動的源起。
他說,廿世紀末代表第二世界的East Bloc(東方集團即華沙公約)解體,成員因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分別加入第一世界或第三世界,逐漸演變成俗稱全球北方與全球南方的觀念。不容否認,其中也參雜地緣政治觀念,所謂北方國家,在經濟開發及民主發展方面,相對也較進步。
賴主席口中的北另有所指?
陳冲表示,南北分立的概念,雖非國際條約所規範,但自廿一世紀以來,台灣因經濟發展程度,一直被視為全球北方。相信國人一定不解,既然已是全球北方,何必又要入北?難道另有所指?有趣的是,全球開發程度較低的有七十七國,俗稱G77,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存底居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又應如何歸類?二○二二年後,在國際媒體上,常出現的G77+China一詞,用意就在解決此一尷尬場面。
陳冲說,台灣既然早已是Global north,那賴主席口中的「北」是否另有含義?如果只是為了對外投資,何必要有入北的口號?如果為了組建供應鏈,因是自然共生關係,應該無須強調脫中?而且PRC既在南方北方之間擺盪,要脫恐怕也不容易。
美去年3次否認與中脫鉤
陳冲指出,何況去年美國總統及財長還至少三次否認美國要與中國大陸脫鉤,台灣又何德何能主張全然脫鉤?此外,依照諾貝爾獎設經濟學獎項後首位得主Jan Tinbergen的貿易重力理論,兩地貿易互動,是與兩地GDP(國內生產毛額)乘積成正比,而與兩地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以兩岸的產業結構及距離言,脫中入北,似乎並不合算。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