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即時短評】4100億因應關稅特別預算大灌水 在野應嚴審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挑戰,行政院提出規模4100億元的特別條例草案送立法院審查,恰逢在野全心應戰大罷免潮,審查預算時動輒得咎,難免引發擔憂。但面對國際經貿情勢變化,產業支持與安定就業需求並非包山包海,在野黨仍應秉持嚴審立場,勿落入政治操作陷阱而失去監督本質。
在關稅出爐前夕,行政院長卓榮泰在臉書強調「風險可控、政府有準備」,要國人「安心睡」,隔天宣布後對台課徵百分之卅二對等關稅後,府院官員又一度神隱,引爆社會怒火。
卓榮泰兩次提出因應對策,第一次提出「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預算金額八百八十億元,第二次暴增到四千一百億元,卻被質疑實際因應關稅的產業支持預算僅九百卅億元。對於民眾黨要求提出評估報告卻得到經濟部「一張紙」回應,部長郭智輝又反駁稱他是給「精華液」。
先不論以一張A4紙就要在野黨放行4100億元是否合理,但從部會首長的態度可以預見,民進黨政府對於要過的預算、法案,早就沒打算與在野黨好好溝通,刪減總預算為大罷免增添的柴火,顯然比說服藍白點頭更容易燒得旺,否則也不會遲遲不送解凍報告到立院。
當社會氛圍已充斥「誰砍預算就該被罷免」的零和思維,朝野也失去對話空間,特別預算不該成為討價還價的攻防武器,政府也不該減少溝通成本,立院更不能因輿論壓力而降低審查標準。
與其落入相互加碼的爭執,應該聚焦在更核心的問題,這筆特別預算如何與具體政策目標相扣?用於強化產業供應鏈安全,是否真能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立院能否設定年度執行追蹤機制,避免特別預算淪為行政機關的提款機,抑或是當國際局勢轉變,是否設定其他因應措施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