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未來7天暖如夏「高溫上看36度」 周末午後雷雨範圍擴大

花蓮縣民政處長明良臻50萬交保 涉查水表案限制出境、電子監控

調查藝人與中共合作 陸委會:歐陽娜娜是重要對象

考生注意!國中會考周末登場規定一次看 這些物品禁入考場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即將於5月17日及18日登場。聯合報系資料照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即將於5月17日及18日登場。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中教育會考即將於5月17日及18日登場,今年桃園考區報名人數共1萬8474人,有253位特殊需求考生將接受個別考場服務,其中220人分別安排於桃園市立桃園特殊教育學校及中壢高商的特殊考場,其餘考生則依就讀國中地點分配至鄰近高中職應試。教育局提醒,考生及家長可於5月16日下午3時至5時前往各考場查看試場位置,但不得進入試場內部。

教育局表示,會考成績積分為33分,包含國文、數學、英語、社會、自然5科共30分,以及寫作測驗3分。寫作配分方式為46級分得3分、23級分得2分、1級分得1分。考試成績將於6月6日開放網路查詢,並同步寄發成績通知單。

桃園考區試務會主委王冠銘今特別提醒,考生切勿違反試場規則,違規者將依簡章規定,可能面臨取消考試資格、不列入等級計算或違規記點處理。常見違規行為包括提前翻閱試題、逾時作答、攜帶非應試用品進入試場、電子設備發出聲響或在考試時間交談等。若考生因身體因素需在考試中飲水或服藥,應持相關證明,並於考前獲監試委員同意後在監試下執行。

教育局表示,考生可攜帶的應試文具包含黑色2B鉛筆、橡皮擦、黑色墨水的筆、修正液、修正帶、直尺、圓規、三角板;不得攜帶行動電話、智慧型手錶、智慧型手環、計算機、電子辭典、MP3、MP4、收音機、時鐘、鬧鐘、計算紙、教科書等;應試數學科時,不得攜帶量角器,攜帶的直尺或三角板僅能標有量測用刻度及數字,數字不可有根號。

教育局表示,各高中及國中已組成考場服務隊與考生照顧小組,全力協助考生順利應考,各考場將於考前與考後完成清潔與消毒工作,考試期間也會視疫情與衛生狀況加強試場與廁所的消毒頻率,確保考生在最安全的環境中應試,發揮最佳表現,也提醒家長陪考時遵守各考場規定,配合維護秩序與校園整潔。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將登場,教育局提醒考生,切勿提前翻閱試題、逾時作答、攜帶非應試用品進入試場、電子設備發出聲響或在考試時間交談等。記者朱冠諭/攝影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將登場,教育局提醒考生,切勿提前翻閱試題、逾時作答、攜帶非應試用品進入試場、電子設備發出聲響或在考試時間交談等。記者朱冠諭/攝影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將登場,教育局提醒考生,切勿提前翻閱試題、逾時作答、攜帶非應試用品進入試場、電子設備發出聲響或在考試時間交談等。記者朱冠諭/攝影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將登場,教育局提醒考生,切勿提前翻閱試題、逾時作答、攜帶非應試用品進入試場、電子設備發出聲響或在考試時間交談等。記者朱冠諭/攝影

114會考 國中教育會考

延伸閱讀

統測監試人員疏失延誤作答 7考生申訴後獲加分補償

張善政赴日考察 盼助桃園軌道運輸與沿線開發

114年國中教育會考本週末登場 若戴口罩:建議素色無字

避免踩進陷阱!考前做一事練「踩地雷」能力 她無心插柳考上公職狀元

相關新聞

考生注意!國中會考周末登場規定一次看 這些物品禁入考場

國中教育會考即將於5月17日及18日登場,今年桃園考區報名人數共1萬8474人,有253位特殊需求考生將接受個別考場服務...

114年國中教育會考本週末登場 若戴口罩:建議素色無字

2025年國中教育會考即將在本周末舉行,竹苗區將有1萬4022名考生報考,其中新竹縣39所公、私立國中就有5286名。新...

整理包/114國中教育會考衝刺倒數!考試時程、規定 各科備考重點一把抓

114年國中教育會考即將登場,考試日期為5月17日(六)、18日(日)兩天,聯合新聞網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

114會考自然/別再練習艱澀計算 有效備考4大方向著手 必考重點一次看

國中教育會考將於5月17日至18日登場。聯合新聞網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5日至7日聚焦國文、英文、數學科,8日至9日...

114會考社會/掌握4大命題趨勢 長文閱讀找線索是高分關鍵

國中教育會考將於5月17日至18日登場。聯合新聞網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5日至7日聚焦國文、英文、數學科,8日至9日...

114會考數學/聯想法破解幾何 非選題依作答表現給分要把握

國中教育會考5月17日至18日登場。聯合新聞網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5日至7日為國文、英文、數學科,8日至9日為社會、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