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股收盤/道瓊漲1,016點 四大指數勁揚逾2% 川普說無意開除鮑爾

對大陸態度放軟? 川普:145%關稅太高了 接下來會降低

法院認證當爸 呂秋遠自嘲「老來得子」卻遭追殺:我沒有做錯事

方濟各遺囑 要求墓穴樸實

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主教(左)廿一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禮拜堂內,於已故教宗方濟各遺體旁祈禱。(法新社)
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主教(左)廿一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禮拜堂內,於已故教宗方濟各遺體旁祈禱。(法新社)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廿一日去世,靈柩廿三日移往聖伯多祿大殿供信眾瞻仰,葬禮訂廿六日舉行。方濟各在遺囑中指定長眠地,表明墓穴要樸實、不加裝飾,銘文只須刻上拉丁文教宗名「Franciscus」。

根據死亡證明,方濟各於廿一日上午七時卅五分(台灣時間同日下午一時卅五分)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不可逆的」心臟驟停而逝世。梵蒂岡衛生局副局長阿爾坎吉利表示,教宗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支氣管擴張症,今年二至三月住院期間曾出現雙肺肺炎引發的急性呼吸衰竭。

梵蒂岡宣布,方濟各廿一日在住所聖瑪爾大之家的小聖堂入殮,由羅馬聖教會總司庫法瑞爾樞機主教主持確認死亡與入殮儀式,靈柩廿三日移往聖伯多祿大殿供信眾瞻仰。悼念儀式預計持續九天,葬禮將於當地時間廿六日上午十時(台灣時間下午四時)於聖伯多祿廣場舉行。

梵蒂岡公布方濟各躺在靈柩內照片,當時正舉行死亡證明及遺體入棺儀式,教宗遺體殮以紅衣,他的教冠及披帶放在身側。宗座大樓三樓的教宗寓所用紅色布條封上,方濟各生前居住的聖瑪爾大之家二樓寓所也上了封條。在教座出缺期間擔任教會臨時領袖的法瑞爾樞機主教和三名助理將確保方濟各的漁人權戒和鉛璽銷毀,以防被他人使用。

教宗辭世後十五到廿天內,樞機主教團團長巴蒂斯塔.雷會召集各地樞機主教到羅馬舉行祕密會議,推舉繼任教宗人選。華爾街日報報導,新教宗選舉預料會在五月初舉行。

紐約時報報導,方濟各生前已指定過世後安葬於羅馬四座宗座大殿之一的聖母大殿,他在二○二二年六月廿九日簽署的遺囑中寫道:「我希望我的最後一段塵世旅程,能在這座古老的聖母聖殿結束。」

方濟各擔任教宗十二年,每次出訪開始與結束都會前往聖母大殿祈禱,二○一三年就任首日就離開梵蒂岡到聖母大殿祈禱,每次出院返回梵蒂岡也會造訪,包括三月廿三日自羅馬傑梅利醫院出院時,儘管當時他並未下車。

方濟各在遺囑中明言「墳墓必須葬於地中;簡樸,無特殊裝飾」,並希望設於聖母大殿保祿禮拜堂旁的走道,那裡供奉重要的聖母像「羅馬人民救援之母像」,選擇該處安葬是為了感謝聖母「溫順如慈母般的照料」。

他在遺囑中寫道:「我感受到人生的暮光將近,心中懷抱對永生的希望。」還提到「近期生命旅程中的苦難」,一年多前曾因結腸手術首次住進傑梅利醫院,最後祈求上主「賞賜那些曾愛我並將持續為我祈禱的人應得的報償」,他在演講中也經常以這句話作結。

教宗 方濟各

延伸閱讀

教宗方濟各辭世 賴總統明赴台北總主教公署追思

教宗方濟各離世 慈濟證嚴法師表達不捨

教宗方濟各逝世 陸外交部首發聲表哀悼…不忘提台灣問題

與方濟各最後合影曝!楊紫瓊悼念悲嘆:他的慈悲感動全世界

相關新聞

方濟各遺囑 要求墓穴樸實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廿一日去世,靈柩廿三日移往聖伯多祿大殿供信眾瞻仰,葬禮訂廿六日舉行。方濟各在遺囑中指定長眠地,表明墓...

教宗26日葬禮 我爭取賴總統出席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辭世,外界關注賴清德總統是否出席方濟各四月廿六日葬禮。外交部次長吳志中昨表示,最優先目標是希望賴總統親自...

下任教宗如何產生?一圖看懂5大洲誰有資格投票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21日逝世,方濟各2013年上任,是千年來首位非歐洲籍教宗。方濟各今年2月14日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接受治療,3月23日出院返回梵蒂岡休養;4月20日公開露面為慶祝復活節的上萬名信眾送上祝福,21日因腦中風陷入昏迷,最後心臟衰竭死亡,梵蒂岡宣布26日舉辦葬禮。

避談葬禮代表 陸:持續改善中梵關係

教宗方濟各任內致力改善中梵關係,推動雙方簽訂主教任命臨時協議,也不只一次表達過訪問大陸意願。大陸外交部昨在例行記者會上首...

美法烏元首將赴梵蒂岡 俄無出席計畫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逝世,美國總統川普廿一日表示,已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全國降半旗悼念,直到安葬當天落日;川普說,將與第一夫人梅...

克宮宣布普亭不參加教宗喪禮 澤倫斯基將偕夫人出席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安息主懷,享壽88歲,教廷將於26日舉行喪禮。克里姆林宮今天宣布,俄羅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