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跨空域、跨視距、跨國境--印巴空戰的劃時代意義

印度軍方六日對巴基斯坦發動軍事行動,巴基斯坦隨後宣稱擊落五架法製、俄製印度戰機和一架無人機,印度隨後也承認損失了一架法製飆風戰鬥機。雖然目前印巴兩國「戰報」不無存在誇大或隱瞞的可能,但隨著更多戰機殘骸照片及相關資訊的揭露,卻不得不讓人有所警醒,此次印巴空戰背後揭示的劃時代意義。
首先,根據巴基斯坦外交部長說法,擊落印度法製飆風戰機及俄製戰機的,是巴基斯坦空軍購自中國大陸的殲-10CE;網傳照片也顯示,在印度境內已找到陸製霹靂15空對空導彈的殘骸。換言之,巴國大概率是以一整套的陸製預警機+戰機+導彈,打掉堪稱當前印度最先進的法製飆風戰機及俄製戰機。
若了解近些年國防或戰機發展情況即知,中國大陸近幾十年來,尚未有自製戰機+導彈與他國交手的經驗。也因此,每當大陸宣稱研發了那款新式武器,西方世界甚至台灣的網路最常見的留言就是「又在吹了」。如今印巴空戰結果擺在眼前,又豈能繼續自我催眠「陸製武器是紙老虎、不能實戰」?
其次,巴國這次僅是以陸製「外銷款」武器出擊,且殲-10C在大陸的各式新舊款戰機中,整體實力不過僅是位居中段,更非陸方目前正加緊趕製部署的第五代隱身式戰機;相對的,飆風戰機卻是號稱可壓制、或至少能與美製F-16匹敵,更至少領先台灣現有法製幻象戰機一代。
更重要的是,這次空戰的過程,可能已完全顛覆了大多數國人的想像,或是來自「阿湯哥」電影「捍衛戰士」、「壯志凌雲」裡的空戰英雄刻板印象。根據外媒報導,巴國可能是在自己的國境之內,朝著在印度境內剛起飛未久的印度戰機發射射程達百公里以上的空對空導彈,也因此其中一架確認遭擊毀的MiG-29戰機墜毀地點,竟然距離實際控制線(LoC)達90公里。
易言之,此次印巴空戰,極可能是史上首次跨空域、跨視距、跨國境的空戰,未來所謂的「狗鬥」或是追逐戰可能再難以復見。對台灣空防而言就更是一大挑戰,畢竟台海相距最短不過126公里,兩岸一旦兵戎相見,台灣空軍自傲的飛行戰鬥訓練扎實,在未來科技戰前,其實用性又剩多少?
直言之,印巴空戰乃至交火背後,那裡是兩國為爭奪喀什米爾控制權那麼簡單?幕後又豈止潛藏大國藉代理人進行博弈?更是大國之間,一次對戰機、導彈、火控、雷達探測等實打實的武力碰撞與試煉,更可據以延伸至對他國陸基導彈、海軍艦艇等綜合軍事力量的重新評估。
回看台海,誠然武器不能單論性能諸元,還要看訓練及士氣,但兩岸戰力究竟差距有多大,國家領導人、國防部心裡不能沒數,台灣諸多「鍵盤俠」,更不能再自欺欺人、動輒以挑起兩岸事端為能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