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國殲10「A射B導」 實戰奏效 專家:反制擊殺 台無優勢

印巴衝突中,巴基斯坦宣稱以解放軍殲10C戰機,發射霹靂15長程飛彈,擊落印度「飆風」(Rafale)戰機。專家警告,台灣軍方在此方面相對落後,尤其現役預警機即將屆齡除役,美方遲遲不願出售新一代E-2D,恐導致台海上空戰力失衡。
印度於7日舉空襲巴基斯坦境內恐怖分子據點,卻損失包括最新銳的法製飆風在內多架戰機。巴方宣稱係以中共製殲10C戰機,發射霹靂15長程飛彈,由預警機提供中途導引,在印方空域內將敵機擊落,創下「擊殺鏈」在實戰奏效的紀錄。
殲10外型酷似1990年代以色列研發的「雄獅」(Lavi)戰機,2003年起進入解放軍服役,角色定位接近F -16。殲10C是最新改良型,改用相位陣列雷達,與類似F-35的低雷達回波進氣道。巴基斯坦是殲10目前唯一海外用戶,由於美方限制巴國F-16投入對印度攻擊,因此成為此波空戰主角。
巴國空軍除殲10,也擁有四架中製ZDK-03預警機。巴國將預警機或「紅旗9」防空飛彈雷達偵蒐到的目標資訊傳給殲10,讓其在不開啟本身雷達之下,發射霹靂15飛彈,直到接近目標,才打開飛彈上雷達鎖定敵機。即使飆風戰機內建新式電戰系統,也來不及反應。
網站「軍情與航空」主編施孝瑋指出,美國海軍早在1996年就驗證過,「A射B導」的協同接戰,如今隨著軟硬體進步,戰術已然成型。要想反制對方的擊殺鏈,關鍵是能快速電子反制,以及比對方看得更遠、打得更遠。然而,在這些方面,目前台灣軍方都未占優勢,尤其現役主力戰機中,幻象與F-16都有內建或外掛的電子反制戰力,經國號幾乎付之闕如。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說,中方強調建立「體系化作戰」能力,這次巴國表現將其展現無遺。印度建軍常遭質疑好高騖遠,只顧買先進戰機,忽略強化指管與自衛電戰能力,其攻擊計畫似乎未思考,壓制或干擾巴方空防系統,導致弱點被打擊;但印度身為攻擊方,戰損在預期中,其目標可能也已打擊到。
舒孝煌指出,台軍近年在指管系統和數據通訊鏈的建立,遇到國產和美製系統的兩難,可能要引進E-2D預警機,將通訊鏈路與F-16整合,加上艦艇及地面的防空系統,才可能具備同等能力。如果E-2D引進不如預期,或許該評估可否使用歐式系統。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