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范瑋琪曝大S臨終「拔掉呼吸器」1舉動被網友罵翻!

想放大勞退金?除了多提撥 還可考慮「晚點領」

整理包/全民多放「4+1」日!當年被刪的7國定假日又是哪幾天

圖為示意圖。圖/AI生成
圖為示意圖。圖/AI生成

國定假日一向是全民關心議題,這20幾年來經歷過兩波演變,有一部分與工時有關係,聯合新聞網整理勞工工時與休假日的時間軸變化史,並找出資料告知大家2017年為什麼刪除七天國定假日,今天三讀通過的4+1天國定假日又是哪些?與當年的七天國定假日是重疊的嗎?

圖∕聯合新聞網
圖∕聯合新聞網

勞工的工時與休假日變化

1998年,公家機關與學校開始執行隔周休二日

2001年,公務人員與學校改為周休二日,勞工改為雙周工時84小時,即為隔周休二日。

但當時全台有65%企業實施周休二日,每日工時八小時,但每周不足的四小時,累積後抵銷掉舊有的七天國定假日,全台休假日並不統一。

2016年1月,工時從雙周84小時改為單周40小時,俗稱周休二日。國定假日仍為一年19天。

2016年12月6日,再度修改勞基法,確定實施一例一休,刪除教師節等7天國定假日,國定假日一年變成12天。2017年開始實施。

周休二日定為「一例一休(休假日可加班)」,以及增加資淺勞工的特休假等,勞基法共修正11條,勞工最在意的七天國定假,包括元旦隔日、青年節、教師節、光復節、蔣公誕辰、國父誕辰、行憲紀念日,2017年起都變成只紀念不放假。

另外,周休二日規定為「一例一休」,休假日雖可加班,但資方必須付出加班費,前2小時加班費為「1加1.33倍工資」,2小時後加班費為「1加1.66倍工資」,加班未滿4小時、以4小時計算。

2017年刪除七天國定假日的時空背景?

2016年12月6日勞基法修改,包括刪除勞工七天假、周休二日定為「一例一休(休假日可加班)」,以及增加資淺勞工的特休假等。從2017年開始執行。

哪七天國定假日

1月2日 元旦隔日

3月29日 青年節

9月28日 教師節

10月25日 光復節

10月31日 蔣公誕辰紀念日

11月12日 國父誕辰紀念日

12月25日 行憲紀念日

「還假於民」法案 2025年恢復的4+1國定假日是那些?

國民黨提出還假於民法案,今日(5月9日)三讀通過「4+1版本」。9月28日教師節、10月25日光復日、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小年夜及5月1日勞動節改為國定假日,全國放假。三讀通過後,教師節將會是第一個放假日。

農曆小年夜

5月1日 勞動節

9月28日 教師節

10月25日 光復節

12月25日 行憲紀念日

9月28日教師節、10月25日光復節、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這三天,即為2017年被砍的七天國定假日中三天。另外1月2日元旦隔日、3月29日青年節、10月31日蔣公誕辰紀念日、11月12日國父誕辰紀念日都不在這次增加的範圍內。

加班費 周休二日 國定假日 工時 教師節

相關新聞

恢復光復節林宜瑾批噁心 網友諷:大罷免大成功 再砍光勞工假

立法院昨三讀通過修法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民進黨立委林宜瑾在臉書稱,最令人作嘔的是藍白要求台灣人陪他們慶祝台灣光復,「你...

勞工爭假的背後 是對政府無能解決低薪的反撲

9日聯合新聞網點閱率最高的新聞前兩則,都跟勞工放假有關,這則「喬好了! 還假於民下午三讀 今年起教師節全民放假」一文於中午上線後,點閱率瞬間突破10萬,不到半天即達30萬,第二高的則是「確定了 今年起教師節、光復節、行憲節、小年夜、勞動節全民放假」也有20多萬的點閱。民眾對於多放假的期盼,背後透露了甚麼訊息?

綠委全反對增國定假 勞團:執政黨傷害勞權

勞團爭取歸還國定假日近九年,昨天終於討回了四加一天。台灣工人鬥陣總工會、尊嚴勞動修法聯盟說,這是台灣自主勞工運動奮戰的成...

新聞眼/顧產業?順民意? 民進黨很尷尬

民進黨過去在野時期,提出諸多改革法案,等到綠營中央執政後,才發覺「當家不容易」,紛紛推翻自己當年主張。蔡政府時期大砍七天...

多5天國定假 服務業挑戰大

立法院三讀通過增加五天國定假日,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工商界予以尊重,但「多放五天假,企業的營運成本一定會增加!」中華...

藍白法案通過!今年起新增5天假 綠批討好式立法救罷免

蔡政府時期砍七天假,藍白力推「還假於民」,立法院昨天上演表決大戰,最終三讀通過國民黨團、民眾黨團「四加一」版本的紀念日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