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獨居老翁遭詐近2千萬 房產遭設定抵押借款 宛如台版「地面師」
新北市三峽地區近日驚傳一起高齡者遭詐騙案件,一名獨居的沈姓老先生控訴,遭不明人士長期接觸誆騙,最終在未清楚理解的情況下,遭詐總計新台幣1940萬元,其中甚至包含房產遭設定抵押借款。全案不僅涉及鉅額財產轉移,過程中更出現受害人被限制自由、在地政事務所遭控制辦理設定情節,宛如台版「地面師」,引發外界譁然。
新北市議員林國春、林金結今上午陪同受害者,於新北市議會共同召開記者會,正式對外說明案件發生過程,並呼籲政府加強高齡者保護機制,杜絕類似悲劇重演。
林國春表示,沈姓老翁於8月1日晚間前往三峽分局三北大派出所報案,過去數月以來,陸續遭詐騙集團假扮檢警、地政、法院人員接觸,謊稱其涉入洗錢案或帳戶異常,須「協助資金清查」,甚至「假設信託帳戶」,要求配合辦理資產過戶及房屋貸款。據初步估算,受害金額達790萬元,實際總損失更高達1940萬元,相關行為已涉詐欺、妨害自由等罪嫌。
根據受害者友人轉述,詐騙集團採用高度精密的「分工話術」設計,第一層假冒警察來電,指稱受害者帳戶涉案,要求不得對外透露。第二層再由假冒的「法院主任」聯繫,強調受害人須全力配合司法調查、進行資金信託處理,甚至編造「不可讓家屬知情,否則將一併移送偵辦」的語言威脅。詐團同時還掌握其家人姓名、住址、身分證字號等個資,不斷重複驗證細節,使沈先生漸信為真。
更惡劣的是,在持續施加心理壓力下,詐團逐步「切斷」其與外界聯繫的能力。沈老翁被要求每日報告行蹤,不得擅離或聯絡親友,並逐漸陷入精神恍惚、身心俱疲的狀態。詐團利用這段空窗期,帶其至地政事務所辦理房屋抵押設定、信託轉名等手續,整體操作表面上看似合法、實則透過控制與誤導完成全套奪產流程。
受害人更表示,在地政所辦理登記時,身旁仍有陌生人全程「陪同監控」,過程中不斷對其進行催促與干預。
整起事件直到受害人身旁友人發現異狀、鼓勵其報案後才浮上檯面。林國春指出,此案遠超一般詐騙案件層級,手法結合假冒官員、話術操控、限制自由與資產轉移,更出現陪同過戶、阻斷聯繫等情節,直逼擄人勒贖、組織犯罪等層級,「簡直是用合法程序掩護非法掠奪。」
林金結則強調,類似詐騙模式已非個案,許多高齡者、退休老師、獨居長者都可能淪為目標。他呼籲中央與地方應儘速建立「不動產異動預警系統」,讓長者名下資產一旦有異動,能自動通知家屬或社福單位,及早介入。
受害人沈先生在記者會上情緒低落表示:「房子已經被設定信託,名字轉到了別人(羅姓女子)名下,我現在雖然還住在裡面,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趕出去。錢也被騙光了,吃不下、睡不好,不知道未來怎麼辦,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林國春與林金結共同呼籲,政府應正視高齡者遭詐案件日益猖獗的情況,強化相關預警與保護機制,絕不能讓不法分子持續鑽法律漏洞、掠奪長者一生心血。他們也強調,若社會大眾身邊發現有親友遭遇類似狀況、言行異常或突然進行資產處分,一定要勇於關心、主動協助,才能及早阻止犯罪發生,守護身邊的人不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