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三峽車禍檢警蒐證 肇事余翁返家繞路成疑點

就職周年談話 賴總統:願促成朝野對話

賴清德總統昨在總統府發表就職周年談話表示,願意張開雙手,努力促成朝野對話,加強政黨合作。記者侯永全/攝影
賴清德總統昨在總統府發表就職周年談話表示,願意張開雙手,努力促成朝野對話,加強政黨合作。記者侯永全/攝影

賴清德總統昨天發表就職周年談話,針對朝野關係,他表示「我們始終願意張開雙手」,努力促成朝野對話,加強政黨合作;賴總統指示國安團隊著手規畫,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

罕見未主動提兩岸議題

相較於賴總統在就職典禮等多個重要場合均提及兩岸議題,他昨天的就職周年談話並未主動談到兩岸,這也與前總統蔡英文在首任任期就職周年談話將兩岸關係列為五件要事之一,有顯著不同。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賴總統已請國安團隊規畫,希望在合適時間邀請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讓在野黨領袖理解當前國際及國安情勢,以及台美關稅談判進度等資訊。

在野呼籲朝野領袖對話

對於總統的說法及規畫,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站在台灣多數民意立場,全民期待是由賴總統親自召集國安簡報,賴總統也應親赴立法院說明國政。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說,朝野政黨領袖對話早該進行,坦率真誠交換意見、共商國是,且應建立在沒有前提框架、預設立場的基礎之上。

賴總統昨天在總統府敞廳發表「迎風轉型、穩健前行」執政周年談話,提及總統府三大委員會成果、台美關稅談判、能源電價、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朝野關係等議題。

朝野正因大罷免陷於對立,賴總統在談話中表示,他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台灣人,會放棄民主自由的生活;也沒有任何一位總統,可以背離民主自由的價值。他說,台灣的民主一路走來,從來不是靠仇恨動員,而是靠公民參與、凝聚而成,「我們不怕意見不同,因為民主的核心,就是在分歧中找到團結」。

賴促政黨合作守護國安

他說,自己始終相信,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過去一年,面對國內的政治局勢,透過朝野政黨共組祝賀美國總統就職代表團,展現民主台灣團結一致,共同深化台美關係;他也依照憲法賦予總統的職權,開啟五院國政會商,希望達成和解、促進合作。

賴總統強調,他始終願意張開雙手,努力促成朝野對話,加強政黨合作,因此,他指示國安團隊著手規畫,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期望朝野政黨領袖,無論政治立場為何,都能夠以國家的利益為優先,以守護國家安全為前提,在相同的事實基礎上,坦率真誠地交換意見、共商國是,攜手面對國家的各項挑戰。

前天新北三峽暴衝車禍震驚各界,賴總統在就職周年談話開場時表達關心,強調行政院第一時間成立專案小組,後續會盡速釐清及檢討,他要向罹難者和家屬致上最深的哀悼,也期盼傷者早日康復。立法院昨開院會,在會議開始前,主持議事的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與朝野立委全體起立,為死傷者默哀一分鐘,表達深切的慰問與哀悼。

黃國昌 賴清德 朱立倫 大罷免 國安 台美關係

延伸閱讀

賴總統宣布將成立主權基金 籲立院支持

賴總統宣布成立主權基金 黃珊珊酸令人欣慰歡迎繼續抄

賴總統軍禮歡迎帛琉總統惠恕仁來訪 台帛簽署合作協定

批政府執政無能 翁曉玲:人民自求多福 「信賴」不如信自己

相關新聞

就職周年談話 賴總統:願促成朝野對話

賴清德總統昨天發表就職周年談話,針對朝野關係,他表示「我們始終願意張開雙手」,努力促成朝野對話,加強政黨合作;賴總統指示...

新聞眼/賴總統不親自出馬 朝野能良性對話?

在野黨千呼萬喚下,賴總統昨天在就職周年談話時,終於對在野黨釋出較具體善意,願意張開雙手,努力促成朝野對話,加強政黨合作,...

賴清德政績為何一片空白?從三大委員會 看懂政府內耗真相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最重要的政績是親自領軍、宣示打造「信賴新政時代新台灣」成立總統府三大委員會,如今驗收周年成績單,台灣走...

冷眼集/總統​鴨霸治國快拖垮國家 台灣陷入一場領袖製造的危機…

賴清德總統尚未正式上任總統時,高舉「團結台灣、朝野和解」的旗幟,自詡為能彌合藍綠裂痕的「大和解領袖」。他在二○二四總統大...

總統520談話 未主動提兩岸…拋出和平四大支柱方案

賴清德總統昨(20)日發表就職周年談話,罕見未主動提及兩岸議題,僅在回應媒體提問時表示,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並強調在...

賴清德遞出橄欖枝 促朝野和解

賴清德總統昨(20)日發表就職周年談話,談及朝野議題,他拋出橄欖枝,指示國安團隊著手規劃,將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