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歐盟、墨西哥稅率出爐 川普再發關稅信函「將各課30%」

五月天演唱會見回憶殺…F4睽違12年合體回歸 「陪你去看流星雨」

專家:台灣電支監管完備 籲評估強化法遵金檢密度

擁有超過650萬用戶的電子支付機構街口支付,受母公司與泰山股權糾紛、法院查封事件波及,引發用戶和店家擔憂。 中央社
擁有超過650萬用戶的電子支付機構街口支付,受母公司與泰山股權糾紛、法院查封事件波及,引發用戶和店家擔憂。 中央社

街口支付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專家指出,台灣電支監管制度完備,消費者資金依規應安全被隔離在信託專戶中,並建議主管機關可思考就電支業者法遵面向,強化金融檢查密度,確保用戶資金、代收款項100%交付信託以及在途款項處理等,讓消費者安心。

擁有超過650萬用戶的電子支付機構街口支付,受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與泰山股權糾紛、法院查封事件波及,出現部分商家停用,也傳出用戶急著提領儲值金。

街口支付11日強調母、子公司獨立營運,無任何交叉帳戶或資金流動,且所有用戶資金與代收款項,均依法100%全額交付信託銀行獨立管理,設立專戶、不能挪作他用,完全隔離任何商業糾紛之外,並受金管會長期監督,任何提領、轉帳、儲值,皆照常運作。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學院副教授林盟翔表示,目前台灣電子支付監管相當完備,依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21條規定,專營電子支付機構對於儲值款項扣除應提列準備金的餘額,併同代理收付款項的金額,應全部交付信託或取得銀行十足履約保證。

除管理銀行應每季彙總及核對資料陳報金管會,林盟翔指出,依規電支機構也應委託會計師每季查核,並將會計師查核情形報金管會備查。

林盟翔進一步表示,因此案的發生,未來主管機關或許可就電子支付業者有無落實法遵,將用戶資金與代收款項100%交付信託,以及交付信託時間點、在途款項處理等面向,加強金融檢查密度與適當公布相關資訊,讓消費者使用上更為安心,畢竟金融商品與服務的核心是信用,基礎在於消費者與金融機構的相互信任。

身兼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財務長的林盟翔說,消基會目前尚未收到大規模消費者來電詢問街口支付一案,同時也建議使用街口支付有爭議的店家或消費者主動聯繫消基會,消基會會協助彙整爭議與深入理解狀況。

他表示,消基會尊重消費者選擇,但若使用上尚未有異常,加上信託機制健全,事實上消費者用戶的資金都安全被隔離在信託專戶之中,民眾不用驚慌,因為業者與消費者的相互信任是產業發展、良好服務正向循環的關鍵。

此外,林盟翔建議業者,應主動利用大眾可接觸的方式公開揭露資訊,比如在網頁與APP登入的頁面,以明顯可見的方式讓消費者理解影響層面以及提供聯繫方式,並設置專案聯繫窗口負責回應消費者問題,以確保消費者權益。

電子支付 街口支付 行動支付

延伸閱讀

街口支付:日均餘額40億無太大變化 整體提領已趨緩

新聞幕後/首遇電子支付信心危機 金管會兵分兩路拆彈

母公司爭議引發營運疑慮…董總上火線說明 街口支付:客戶隨時可提領

整理包/街口支付母公司遭查封!海角36億為何?用戶有影響嗎?一次看懂

相關新聞

家樂福、Mia C'bon 暫停使用街口支付

擁有超過650萬用戶的電子支付機構街口支付,受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與泰山股權糾紛、法院查封事件波及,出現部分商家停用,家樂...

專家:台灣電支監管完備 籲評估強化法遵金檢密度

街口支付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專家指出,台灣電支監管制度完備,消費者資金依規應安全被隔離在信託專戶中,並建議主管機關可思考就...

街口支付:日均餘額40億無太大變化 整體提領已趨緩

電子支付機構街口支付用戶超過650萬,受母公司與泰山股權糾紛、法院查封事件波及,傳出用戶急著提領儲值金停用。街口支付今天...

新聞幕後/首遇電子支付信心危機 金管會兵分兩路拆彈

街口支付母公司股權投資糾紛疑雲,一度讓外界對於街口支付營運產生信心危機。電子支付的信心危機,金管會也是首次遇到,於是金管...

街口支付一度掀停用潮 是否衝擊用戶?圖解母公司資金糾紛

街口支付母公司股權投資糾紛疑雲,讓消費者、商家對於街口支付產生疑慮,不少消費者都擔心街口支付帳戶裡的錢會不會消失不見。街...

母公司爭議引發營運疑慮…董總上火線說明 街口支付:客戶隨時可提領

電子支付業者街口支付因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與泰山公司股權投資糾紛,引發消費者、商家對街口支付營運疑慮,更有消費者質疑提領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