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前第一夫人金建希遭押!南韓前總統夫婦雙雙入監「憲政史上首見」

考生注意了!114學年分發入學今放榜 查詢步驟一次看

美關稅來襲「分階飆至250%」!各界憂缺藥潮 台大院長籲:強化學名藥

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表示,台灣應加強學名藥的研製能力,自給自足降低對原廠藥的依賴性。記者廖靜清/攝影
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表示,台灣應加強學名藥的研製能力,自給自足降低對原廠藥的依賴性。記者廖靜清/攝影

關稅數字不斷變高?美國對等關稅採「疊加計算」模式,除了半導體外,製藥業關稅計畫可能先調整至150%,再提高到250%,恐對國內製藥業造成巨大影響。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表示,目前還未有缺藥問題,但台灣應加強學名藥的研製能力,自給自足降低對原廠藥的依賴性。

美國對等關稅余8月7日上路,將其政策視為糾正長期貿易不平衡,對進口藥品的關稅最終可能高達250%。余忠仁表示,目前評估提高關稅不至於造成缺藥,但川普的新政策已經造成「全球碎片化」,各國經濟正進入充滿挑戰的時代,供應鏈重組恐削弱全球市場的整合。研判往後美國本土的藥價可能較其他國家低,相對其他國家藥價可能會提高,目前較可能受到影響的是中國大陸及歐洲。

余忠仁說,醫院如果出現缺藥問題,最主要是廠商沒有辦法再提供藥,要解決這個困境,國內其實很多藥廠在做學名藥,但學名藥問題在於原料來源,必須從國外進口,一旦原料缺乏就會做不出來。美國進口關稅對台灣用藥的最大影響,在新藥及學名藥的層面不一,原廠藥的價格調整,藥廠還在評估中。

「美國要求廠商降低新藥的價格,其他國家是否受惠,仍看廠商的最後決定。」余忠仁分析,關稅政策牽涉到全球藥廠的藥費調整,因為川普要求各大藥廠降藥價,如果原廠藥的藥價調降,對台灣好像也沒有什麼壞處,反而會變得比較便宜。

余忠仁強調,一切還是牽涉到國際大藥廠的全球的訂價策略,台灣應該逐步提高生物相似藥及學名藥的使用比例,強化自給自足的藥品供應鏈韌性。台灣出口學名藥很大部分其實是進到東南亞、亞洲或是中南美洲的國家,進入美國的學名藥相對不是那麼多。

關稅戰牽動藥價,余忠仁認為,若原廠藥因此降價,台灣可能受惠,不見得是壞事。但因為國內市場小不利談判議價,若藥品往下調,對台灣是有好處;往上調就會對健保有一定程度的壓力,也會影響國人使用原廠藥的機會。

美國關稅戰擾亂市場秩序,為加強這類情況的應變能力,余忠仁說,台灣具備生產技術與基礎,國內各大藥廠應強化學名藥製造能力,有條件投入學名藥與生物相似藥的發,把衝擊降到最低,避免「買不到藥」,而目前台大醫院會持續觀察後續藥價變動的情形。

關稅戰 關稅 藥品 美國 川普 對等關稅 台美關係 台大醫院 健保 供應鏈

延伸閱讀

立院本周邀官員報告關稅 朝野都關切對產業實際影響

關稅戰牽動藥價 台大院長籲台灣強化學名藥產業

許宇甄批經濟部混淆視聽 對疊加關稅「選擇性失明」

不是砸錢就能降關稅!美媒曝跟川普談判這招最靈 墨西哥親試奏效

相關新聞

對等關稅「20+N」挨轟 鄭麗君:將向美方爭取不疊加稅率

美國對台對等關稅目前是既有稅率再疊加20%,在野質疑政府黑箱蓋牌。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1日指出,政府本應善盡說明職責,未...

「20+N」關稅產業支持方案 鄭麗君下午3時親上火線說明

美國對等關稅上路,台灣暫時性稅率為20%,國內近來掀起關稅疊加「20+N」爭議,各界也關注台美談判動態,以及美國將公布的...

經貿辦稱關稅疊加4月早講引眾怒 苗博雅曝「加這一句」讓人民安心

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台灣暫時稅率20%,但必須採疊加方式計算,貿易需加上原關稅稅率,引發各界不滿、批評。但經貿辦卻發新聞稿...

關稅爭議忙到焦頭爛額?行政院國旗倒掛 政院回應了

行政院今天上午被發現院本部中央大樓懸掛的國旗倒反懸掛,經通報後在20分鐘內改正,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升旗人員操作疏失...

批政府對疊加關稅說明不足 王鴻薇:連民進黨內部都炸鍋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本周四將邀請相關部會首長,報告美國對等關稅案,藍綠立委都質疑政院的說明不足。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

「民進黨早知疊加稅率卻毫無作為」 游淑慧怒:罪加一等、要產業界硬吞

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台灣暫時稅率20%,但必須採疊加方式計算,貿易需加上原關稅稅率,引發各界不滿,但經貿辦卻發新聞稿指出,4月行政院記者會已說過,更引起在野怒火。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游淑慧直言,民進黨政府既然早知道是疊加稅率,卻毫無作為,就是「罪加一等」,並強調台日關稅差距因此瞬間從5%擴大為5%+N,差距越拉越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