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來襲「分階飆至250%」!各界憂缺藥潮 台大院長籲:強化學名藥

關稅數字不斷變高?美國對等關稅採「疊加計算」模式,除了半導體外,製藥業關稅計畫可能先調整至150%,再提高到250%,恐對國內製藥業造成巨大影響。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表示,目前還未有缺藥問題,但台灣應加強學名藥的研製能力,自給自足降低對原廠藥的依賴性。
美國對等關稅余8月7日上路,將其政策視為糾正長期貿易不平衡,對進口藥品的關稅最終可能高達250%。余忠仁表示,目前評估提高關稅不至於造成缺藥,但川普的新政策已經造成「全球碎片化」,各國經濟正進入充滿挑戰的時代,供應鏈重組恐削弱全球市場的整合。研判往後美國本土的藥價可能較其他國家低,相對其他國家藥價可能會提高,目前較可能受到影響的是中國大陸及歐洲。
余忠仁說,醫院如果出現缺藥問題,最主要是廠商沒有辦法再提供藥,要解決這個困境,國內其實很多藥廠在做學名藥,但學名藥問題在於原料來源,必須從國外進口,一旦原料缺乏就會做不出來。美國進口關稅對台灣用藥的最大影響,在新藥及學名藥的層面不一,原廠藥的價格調整,藥廠還在評估中。
「美國要求廠商降低新藥的價格,其他國家是否受惠,仍看廠商的最後決定。」余忠仁分析,關稅政策牽涉到全球藥廠的藥費調整,因為川普要求各大藥廠降藥價,如果原廠藥的藥價調降,對台灣好像也沒有什麼壞處,反而會變得比較便宜。
余忠仁強調,一切還是牽涉到國際大藥廠的全球的訂價策略,台灣應該逐步提高生物相似藥及學名藥的使用比例,強化自給自足的藥品供應鏈韌性。台灣出口學名藥很大部分其實是進到東南亞、亞洲或是中南美洲的國家,進入美國的學名藥相對不是那麼多。
關稅戰牽動藥價,余忠仁認為,若原廠藥因此降價,台灣可能受惠,不見得是壞事。但因為國內市場小不利談判議價,若藥品往下調,對台灣是有好處;往上調就會對健保有一定程度的壓力,也會影響國人使用原廠藥的機會。
美國關稅戰擾亂市場秩序,為加強這類情況的應變能力,余忠仁說,台灣具備生產技術與基礎,國內各大藥廠應強化學名藥製造能力,有條件投入學名藥與生物相似藥的發,把衝擊降到最低,避免「買不到藥」,而目前台大醫院會持續觀察後續藥價變動的情形。
▪ 懶人包/重啟核三吵什麼? 爭議點、怎麼投、通過門檻一次看懂
▪ 整理包/第二波罷免名單出爐!823投票 7名立委選區報你知
▪ 24+1全數安全下莊 726罷免投票結果看這裡
▪ 圖解罷免/支持度消長、投票率 726罷免細節全在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