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民齊問「保護汽車產業」真有那麼重要嗎…真相是:收稅、企業回捐再一手?

PTT網友齊批台灣汽車產業保護政策是假議題,實則為政府每年千億稅收護航;貨物稅太香,根本不可能放手成為最大共識。本報資料照
PTT網友齊批台灣汽車產業保護政策是假議題,實則為政府每年千億稅收護航;貨物稅太香,根本不可能放手成為最大共識。本報資料照

近期有網友在PTT股板發文,質疑台灣為何要長期保護汽車產業,認為與半導體、金融等關鍵產業相比,汽車業的戰略價值有限。原PO直言:「台灣汽車產業保護那麼多年也不見成績,也不是什麼國防這種國家不能放的產業」,更提出「保護汽車產業讓台灣吃更高的關稅是不是不太合理?」並建議可參考越南、印尼放棄貿易壁壘換較低關稅的作法,質疑政策背後的邏輯。

在該篇討論串下,網友留言呈現一面倒風向,幾乎一致認為「保護」只是表面理由,真正原因是政府不捨得龐大稅收。「稅收錢多多啊 捨不得放」、「光汽車稅金就多少錢了 你捨得放下嗎」、「貨物稅就是政府合法搶劫,再來都多講的」、「滿滿的稅收,吸血老百姓。保護只是籍口」,多數人直指稅金才是核心,並點名汽車貨物稅、關稅每年合計逾千億,是政府長年依賴的「肥肉」。

也有部分網友從就業面、工業發展等角度切入,提到「汽車工業可以養活很多人」、「汽車產業是工業之母,造一台車可以養活多少供應鍊」,但仍有人反駁「不保護會有很多人失業,不要以為只有裕隆納智捷,國瑞、台灣本田、三陽、和大、帝寶、正新這些企業有可能會裁員或外移」。

部分網友也點出政治與利益糾葛,「裕隆集團政治獻金排行前五,不香嗎?」、「政府補助車企,企業回捐...,懂不懂?」、「收稅賺一手 財團再給政治獻金又賺一手」。更有人直接形容「官商勾結」、「衣食父母 結案」,質疑長年稅收政策背後存在政商互利現象。

對於原PO主張仿效越南、印尼以開放換取較低關稅,則有網友反酸「你現在感受到的痛苦 就是未來美國人要感受到的痛苦」、「關稅的本質就是政府搶錢,這次只是美國跟各國政府搶」,並指出國內汽車稅制多年未改革,原因在於「要砍一塊就要補一塊,沒有產業想被課稅,所以維持不動最方便」。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稅收 汽車產業

相關新聞

美推制裁俄油500%關稅法案!他指「對中國影響有限」:軍工股成大贏家

美國國會兩黨議員提案對購買俄羅斯能源的國家課徵500%關稅,一名網友在PTT分享新聞,他認為此舉對中國影響有限,反倒是印度與土耳其將首當其衝。他諷刺指出,普丁白天與川普談笑風生,晚上仍狂轟基輔,顯示戰爭毫無收斂跡象,「軍工股才是火到燙手的王者」。

南韓談判卡關 驚爆美方獅子大開口!網怒:4000億美元基金「根本搶劫」

南韓與美國談判破局,一名網友在PTT分享新聞指出,美方要求南韓設立與日本規模相同、達4000億美元的「製造業合作強化基金」,質疑這是否也是台美談判進展緩慢的原因,引發眾多網友討論。網友大多震驚於美方開出的「天文數字」條件,更有人形容這根本不是談判,而是「入室搶劫」。

謝金河自爆被詐騙集團退榜…從冠軍退至47名!被狂噓:本人更強、詐團都不敢用

名嘴與投資名人長年被詐騙集團盯上,但隨著網路流行語與市場風向,連「本尊」也難逃網友吐槽。今周刊董事長謝金河近日自曝,自己曾是詐騙集團最愛冒名的對象,如今卻退到47名,引發PTT網友一片「反指標」調侃。

鄉民齊問「保護汽車產業」真有那麼重要嗎…真相是:收稅、企業回捐再一手?

近期有網友在PTT股板發文,質疑台灣為何要長期保護汽車產業,認為與半導體、金融等關鍵產業相比,汽車業的戰略價值有限。原PO直言:「台灣汽車產業保護那麼多年也不見成績,也不是什麼國防這種國家不能放的產業

黃仁勳唐裝亮相盛讚中國AI!他讚「商人典範」:輝達還會再漲

黃仁勳穿著唐裝亮相鏈博會,一名網友在PTT指出,黃仁勳除了使用中文演講,更大力稱讚中國AI模型是世界級水準,讓人驚呼「老黃真的很懂」,也期待輝達與台積電的後續表現。不過原PO也提醒,未來仍須關注川普是否將推出晶片稅,成為影響市場的最大變數。

台積電(2330)最年輕副總李文如傳接輝達台灣區總經理!驚訝:底價不都被知道了?

台積電資材管理副總李文如,短短2年成為公司最年輕副總之一,近日傳出因個人因素請辭,外界盛傳她將接任輝達(NVIDIA)台灣區總經理。對此消息,輝達並未正面回應,但已在半導體圈掀起討論熱潮。 李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