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台關稅32% 牛煦庭:敢要求談判才能創新局

美國宣布對台灣加徵32%的對等關稅,理由是台灣對美國商品徵收高達64%的關稅。國民黨立委葛如鈞今天表示,執政黨在危機當前毫無作為,錯失先機,應立即採取務實對策;國民黨立委牛煦庭也說,在談判上不見得要百依百順,敢提出要求,才有談判,並尋求開創新局的機會。
牛煦庭說,與各國互相比較,日韓與我國發展模式相近,但日韓關稅額度較低,不利我國競爭,實際衝擊則有待觀察。他認為,關稅是雙面刃,美國國內的通膨壓力不但不見降低,反而有可能更行嚴重,因此,在談判上不見得要百依百順,敢提出要求,才有談判,並尋求開創新局的機會。
葛如鈞表示,美國對等關稅並非突如其來,相關問題早有跡象。以汽車產業為例,台灣對進口汽車徵收的關稅加上貨物稅,總稅負高達60%以上。在野黨立委多次提案調降汽車貨物關稅,試圖降低貿易壁壘,卻未獲賴清德總統與行政院長卓榮泰領導的政府採納。
葛如鈞說,若政府早與美國溝通、調整政策,不僅能避免今日被動局面,更可讓國人享有更低廉的購車成本。然而,執政黨毫無動作,令人失望。
葛如鈞批評,美國宣布關稅前夕,卓榮泰曾於社媒發文宣稱「政府有準備、風險可控管、產業有支持」。然而,關稅宣布數小時後,賴政府毫無回應,行政院臉書仍停留在4月1日愚人節貼文,諷刺意味濃厚。在野黨質疑,執政黨面對「等級大事」毫無作為,甚至連經濟部長郭智輝接受媒體訪問都被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阻擋,人民無從得知政府對策,態度極其危險。
葛如鈞示警,32%關稅將衝擊所有「看得到、摸得到」的出口產業,雖半導體零件受WTO規範影響較小,但企業利潤與隱形成本仍將受創。前有台積電赴美設廠,政府默許「先上車後補票」;今有硬體產業與中小企業面臨轉單、出海壓力,政府卻未提出任何配套措施。
葛如鈞強調,美國過去為推廣民主價值,容忍各國保護主義與高關稅,但川普時代已轉向以關稅打破貿易壁壘,逼迫全球走向自由競爭。台灣若不正視現實,產業衰退、出走,股市與匯率勢必受衝擊,但執政黨仍以「民主大旗」與意識形態搪塞,無視經濟與民生危機,他呼籲執政黨應停止立法院空轉,帶領產業與人民共同應對危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