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自己滅火 道盡台美外交殘酷現實

「保護家園是台灣的責任,台灣會自己滅火。」這句由我駐美代表俞大㵢口中說出來,短短幾字,似乎道出了台美關係如今現實輪廓。
俞大㵢這一段被譏為「自己滅火說」的發言,雖然語氣溫和,卻道盡台灣在川普政府上台後的無奈;面對大陸軍事威脅,情勢日益升高,美國作為台灣最倚重的盟友,川普的對台立場不比前朝,始終模糊不清。
然而,台灣長年親美,已然沒有回頭路。從高價軍購、增加國防支出,到台積電赴美設廠,將全球最具戰略價值的晶片製造廠輸送到美國,民進黨政府可謂梭哈,奉上台灣的重要籌碼。
民進黨向美國稱臣納貢的結果,換不來安全保障,卻換來台灣必須自立自強;連川普這樣口無遮攔的狂人,碰到台海議題都變得三緘其口,不敢透露半點立場。
這不禁令人質疑:台灣對美國而言,究竟是夥伴?還是朝貢國?當台灣為了取悅美方,主動配合其全球產業布局與軍事防衛需求,反過來卻連一紙具體安全保障都爭取不到,這難道不是自我喪權辱國的最佳寫照嗎?
「自己滅火說」之所以格外引起關注,是因它揭開了長久以來政府不願面對的現實:台灣早已耗盡在外交和戰略上的選項,卻未獲得對等回報。
當台積電赴美、國防預算大幅傾向對美軍購、兩岸溝通全面中斷時,我方的國際處境卻愈來愈被動,對美高度依賴的外交國防策略使台灣落入被動陷阱。美國不中斷與中國大陸交流,我方卻在兩岸交流之路上愈走愈窄,對美依賴加劇,形成我外交戰略的惡性循環。
俞大㵢或許只是誠實說出了外交體系內部已知的苦果,我方對美國的期待是否過高?我方真的準備好自己滅火了嗎?或者說,在美國始終不願承諾協防的現實下,台灣是否應該重新思考戰略自主與多元外交的可能性?
台灣不能做大國間的棋子,也不該屈居貢獻者,忙著埋單強權開出的各式條件。政府一手將國家核心利益悉數奉上,這不僅是戰略失衡的結果,更是中華民國國格與自信一步步被削弱的過程。
若我方不重新找回對國家安全與外交策略的主體思維,不論再多的朝貢與配合,未來台美關係恐怕只會更趨單向。而台灣,除了自己滅火,將一無所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