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護理師喊話政府年編獎學金 醫界:每人每年15萬元

護理人力持續流失,台灣醫療體系正面臨無聲的危機,健全基層醫療與穩定護理人力,是未健康韌性的關鍵方向。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針對護理人力不足,政府應立即啟動「護理科系獎學金計畫」,依目前每年約有一萬名護理科系在學學生,提供每人每年15萬元獎學金,連續4年支持至畢業,增加年輕學子願意投入護理工作的行列。
台灣五大醫事團體理事長,包括台灣醫院協會、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與台灣醫務管理學會,4月25日也曾共同研商如何因應護理人力危機。
洪子仁表示,政府應立即啟動「護理科系獎學金計畫」,依目前每年約一萬名護理科系在學學生,提供每人每年15萬元獎學金,連續4年支持至畢業,相對的,學生需符合條件為「畢業一年內考取護理師執照」、「執照取得後至少服務臨床4年」、「未履行者須返還獎學金」,估計政府第一年編列15億元投資,4年後每年編列60億元,支持護理人力培育,從源頭解決問題,守住醫療最前線。
洪子仁說,國內約30萬名持有證照的護理人員,但實際從事臨床工作僅19萬人,如果獎學金計上路,預計4年內可穩定補充4萬名新血,為台灣脆弱的醫療基礎注入強心針。至於資金來源,建議可善用行政院提出「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中撥補給健保的200億元,從中匡列15億元,即可推動護理獎學金計畫。
洪子仁指出,以新光醫院為例,桂蘭樓擴建工程總經費約80億元,預計提供314張病房及20張心臟加護病房,平均每床造價成本超過2000萬元,相較33年前,火獅樓平均每床600萬,增加4倍。如無法同步穩定護理人力,這些昂貴的醫療設施將淪為「空床」,造成資源源極大浪費。
因此,新光醫院同步導入智能化護理設備,如自動病房管理、智慧點滴監控系統等,從硬體與工作流程兩端著手,減輕護理人員負擔,提升留任意願。
洪子仁呼籲,護理人力是一項基礎公共建設,必須長期穩定投入,因此養成期應提供經濟支持,協助學生安心完成專業教育。畢業後應透過制度保障合理薪資與工作環境,提升留任率。健保資源應戰略性分配,兼顧藥品供應與人力穩定,而培育一位護理師,就是守住一段生命的最後防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