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IG廣告去年首都詐11億 議員籲蔣萬安硬起來告Meta

北市去年因Meta廣告遭詐騙案件高達2288件,財損高達11億元,警方今年第1季甚至成功辨識且要求下架4000多則詐騙廣告,阻詐超過21億元潛在損失,議員要求市長蔣萬安硬起來,幫市民提告Meta。蔣說,將請法務局研究。
曾獻瑩指出,Meta旗下Facebook、Instagram長期淪為詐騙廣告溫床,去年光是台北市民因Meta廣告遭詐騙案件高達2288件,總損失金額11億元,平均每件財損近50萬元。市府追加預算0.92億元,就為讓孩子喝鮮奶,市民卻因詐騙廣告年損失11億元,他直呼這些錢能讓孩子天天喝鮮乳。
曾獻瑩說,北市警局今年1月至3月已成功辨識並要求Meta下架4313則詐騙廣告,若以每件詐騙導致50萬元損失估算,等同成功阻止超過21億元的潛在財損;他肯定市府在打詐工作上的努力,但也要求讓Meta負起該負的責任。
他提及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32條,當平台業者對於明顯涉及詐欺內容的廣告未即時下架,依法應與廣告委託刊播者、出資者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北市警方下架逾4000則、市民被騙2000多則廣告,但Meta仍存在大量詐騙廣告,沒有善盡法律要求的責任。
曾獻瑩批Meta,在台灣賺得盆滿缽滿,卻不負責任地放任假訊息與詐騙廣告上架,大酸警察能識別的詐騙廣告,難道Meta自己辨識不出來?尤其中央一天到晚喊打詐,結果愈打愈多詐騙,要求市府硬起來,北市應成為六都第一個主動協助市民對Meta提告求償的城市。
法務局長連堂凱回應,蔣市長有責成秘書長,召集法務局、資訊局、警察局一起針對meta廣告下架討論。他坦言,回到司法體系,求償前提的要件必須是Meta明知或明顯可得而知是詐騙,而受害者是市民,市府沒辦法幫市民提告。
蔣萬安則說,將請法務局研究,希望能夠透過積極跨局處跟Meta溝通,研擬相關機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