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命案現場全是血!新竹兄弟爭家產 刀刺姪子心臟致慘死

立夏巧逢佛誕又雙春…4生肖當心、1件事要提前做

反擊!詹姆士親曝5大聲明駁「空手套白狼」:看清人只要一舉動

媒體議價法扯美關稅 學者砲轟數發部一派胡言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審查「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議價法草案」,數發部長黃彥男備質詢。 聯合報記者季相儒/攝影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審查「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議價法草案」,數發部長黃彥男備質詢。 聯合報記者季相儒/攝影

媒體議價法」草案討論多時,相關法案昨在立院初審,數位發展部長黃彥男答詢表示,「我個人認為不是好的(立法)時機。」但藍白立委都疾呼「強制議價權」是當務之急,不能說他國有失敗案例就當藉口;綠營立委也認為相關法案要盡速推進。學者指出,外國亦有成功案例,扯關稅當藉口更是指鹿為馬、一派胡言。

由於藍綠白眾多立委要求一定要有行政院版草案,數發部回應會繼續開公聽會,黃彥男表示會盡快在今年下半季提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代理主委陳崇樹也說,NCC依行政院分工已完成產業調查,並持續參與數發部主導的協調會議,對推動媒體議價法「樂觀其成」。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昨排審「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議價法」草案。黃彥男表示,現在主要關注兩大數位平台,包含Google、Meta,不過像澳洲二○二一年立法實施,結果Meta於二○二四年改變政策,不再與出版商續約;「澳洲模式」雖然好但目前不成功,又碰上美國關稅問題,因此仍要觀察,看何時確定最有利。

數發部次長林宜敬提到,現在最配合的是Google,捐了三年三億元台幣做「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另外,怎麼幫媒體數位轉型,也是一個方向。

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王鴻薇提案指出,盼能採取「澳洲模式」,立法保障「強制議價權」;美國對等關稅也沒提及,數發部不能以此為藉口。

民眾黨團副總召張啓楷說明黨團提案,建議雙軌制,要有基金會做扶持,不過因跟時間賽跑,議價是當務之急。

國民黨立委游顥認為,澳洲面對科技巨頭揚言退出市場,仍堅定推動法案;我國政府面對存在風險,也應提出具體草案,讓全民參與討論。

媒體出身的張啓楷質詢時也說,很多媒體業者已經去與數位平台談,政府應明定依據讓業者有法源去談,爭取該爭取的,不能說就先放棄。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追問,若「媒體議價法」草案最後成功立法,是否影響台美關稅談判?甚至是負面影響?黃彥男表示「我個人認為不是好的時機」。民進黨立委林楚茵認為,法規要走在更前面,回應媒體需求及時代潮流;民進黨立委范雲等人,也都盼行政院提出版本。

由於有多位立委要求,不能說因為澳洲案例就放棄,應該要拿出堅定的態度,同時也要符合媒體需求及時代潮流;數發部回應,會繼續開公聽會,並盡快提出。

對於黃彥男的說法,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周韻采批評,Google在澳洲還未立法前就在跟媒體談,現也持續談,在歐洲對於著作鄰接權也沒拒絕;Meta在歐盟同樣有相關機制,尤其在美國,前三大媒體也都在分潤。

周韻采表示,黃彥男有關美國關稅的講法更怪,若都是美國公司及服務,反而幫助出口成長,數發部根本指鹿為馬、一派胡言,眼見媒體議價成跨黨派共識,就只好拿不合常理的藉口應付。

媒體議價 關稅 黃彥男

延伸閱讀

在野推核電廠延役修法 郭智輝:若重啟需16至18個月

稱「媒體議價法」影響關稅談判 黃彥男:不是立法好時機

在野推動核電廠延役 經長:須經三道程序 最快16至18個月重啟核電

低薪高工、職場霸凌 民眾黨批綠「政策跳票」:慣老闆糟蹋勞工

相關新聞

陸委會挺國安法加嚴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昨審查民進黨立委提出的國家安全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在野立委批行政院版沒提出來,修法還把範圍擴大,恐會擾民...

媒體議價法扯美關稅 學者砲轟數發部一派胡言

「媒體議價法」草案討論多時,相關法案昨在立院初審,數位發展部長黃彥男答詢表示,「我個人認為不是好的(立法)時機。」但藍白...

冷眼集/防堵無限上綱 兩岸恐倒回「三不時代」

國安法修訂成為民進黨立委的最愛,九個提案高達一六六人次連署。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面對綠營立委要求加大懲罰力度,表示雖已努力...

【專家之眼】為何得死戰獨裁?賴清德是藏鏡人嗎?

為了不讓絕對權力造成絕對腐化,健全的民主政治需要強有力的反對黨,或者最低標準,人民要小心選擇站在執政黨立場的時機,別助紂...

五一勞工悲歌:賴政府裝聾作啞 只顧政權不顧勞權

五一勞動節,在每年這個原該屬於工人階級的日子,勞工卻是年年上街頭爭取該有的權利,而政府高層依舊神隱,既不現身,也無對話,...

新聞眼/媒體議價研議變延議 重傷公民第四權

台灣「媒體議價法」談了整整四年,政府總有各種藉口,躲著不肯立法,從要研究、等數發部成立,再到無止盡的與數位平台對談,最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