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凍結外援 中國大陸趁機增強軟實力
![圖/德國之聲 圖/德國之聲](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12/0/31478963.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2025年1月,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凍結了對柬埔寨最大的排雷組織──柬埔寨排雷行動中心(CMAC)的資金支持。該組織負責清除美國越戰在東南亞遺留的致命爆炸物。
該組織隨後宣布,他們獲得了來自中國的更多資助。負責人亨‧拉塔納(Heng Ratana)表示,過去三年裡,中國已將對該組織的資助翻倍。
2月5日,該組織宣布,北京承諾提供440萬美元資金,超過了去年美國提供的200萬美元。拉塔納表示,中國理解此類支持能夠「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並帶來經濟回報。
這並非孤例。根據悉尼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對亞太地區地緣政治的研究,北京近年來大力投資周邊國家,並通過友好交流和外交互動提升軟實力。
然而,與西方民主國家相比,中國尚未提供同等規模的援助資金。中國也缺乏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所能提供的專業援助經驗,例如應對疾病暴發和在衝突地區分發人道主義物資。
美國國際開發署是全球最大的援助機構之一,負責向發展中國家和處於危機中的國家提供美國政府的大部分人道主義援助。然而,川普多次聲稱該機構由「激進的瘋子」管理,試圖阻撓他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議程。
川普本屆總統任期上任首日便下令暫停美國發展援助,所有資金凍結90天,政府官員和項目工作人員被要求停止工作。
「美國正在損害自己的軟實力」
儘管川普政府表示部分資金可能會在暫停期結束後恢復,但沒有給出明確的信息,這使得亞洲多個援助組織被迫停工或裁員。
最新的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向東南亞提供了超過8.94億美元援助。
非營利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分析師約書亞‧庫蘭特奇克(Joshua Kurlantzick)表示,此次資金凍結將在中美爭奪地區影響力的關鍵時刻削弱人道主義工作和人權事業。
「美國正在損害自己的軟實力,導致整個地區向中國傾斜,」他說。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路透社提問時表示,中國提供援助「沒有政治條件」,並根據合作伙伴的需求進行支持。該官員還說,無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化,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都將堅定不移地進行下去。
美國國務院並未回應置評請求。目前,國務卿盧比奧擔任美國國際開發署代理負責人。
關注中國的人權組織面臨「滅頂之災」
美國國際開發署由美國總統肯尼迪在冷戰期間推動成立。肯尼迪認為該機構是美國「維護自由」的重要工具。美國國務卿盧比奧也曾表達類似觀點。
但如今,美國資金的凍結使得多個被北京視為從事「敵對」活動的組織失去關鍵支持。其中包括援助中國維吾爾族穆斯林的項目,以及支持緬甸和北韓異見人士的組織。
在緬甸,欽邦人權組織因這些資金凍結已裁員30%。英國駐緬甸前大使維姬‧鮑曼(Vicky Bowman)表示,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資金凍結導致緬甸多個項目暫停,包括婦女艾滋病預防、技能培訓,以及為未來緬甸民主政府培養領導人的獎學金計劃。
「這削弱了亞洲人民對美國作為公平發展、民主和人權支持者的信任。」鮑曼說。
在韓國,北韓人權數據庫中心執行主任漢娜‧宋(Hanna Song)表示,隨著韓國政府在與北韓的互動政策上左右搖擺,美國的資金一直是該領域為數不多的穩定資源。
美國國務院的一個辦公室每年約提供500萬美元支持北韓人權項目。但該資金目前也已暫停。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貝絲妮‧艾倫-易卜拉欣(Bethany Allen-Ebrahimian)表示,許多關注中國人權問題的非政府組織面臨「滅頂之災」。
她在社交媒體X上發帖稱,部分這類組織擔心遭到北京報復,因此不能公開名稱。西藏基金會(Tibet Fund)在2月10日表示,其多個支持流亡藏人社區的項目面臨「即刻風險」。
「我們不僅擔憂短期影響,也擔憂長期後果,」漢娜‧宋說。「這可能會影響全世界對威權國家的制衡。」
儘管中國在國際場合推崇全球化,但近年來,其對外政策轉向更具對抗性的「戰狼外交」。
美國對援助資金的凍結,再加上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關稅,向其傳統盟友發出了警告。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東南亞問題專家格雷格‧波林(Greg Poling)表示:「未來四年,美國盟友將面臨更多外交政策的『不可預測性』。」
中國不太可能達到美國的援助規模
儘管中國在海外加大投資,但由於國內經濟問題,不太可能達到美國的援助規模。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援助提供國家。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分析師德里克‧格羅斯曼(Derek Grossman)表示,相比傳統援助,北京更青睞「一帶一路」倡議這種大規模基礎設施和投資計劃。
「一帶一路」是中國價值萬億美元的全球基礎設施項目,旨在通過建設港口和鐵路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
根據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2024年度調查,在這一年裡,東南亞決策者首次將中國視為比美國更具吸引力的合作伙伴。
中國表示,「一帶一路」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並帶來了現代化基礎設施。然而,批評人士指責該計劃缺乏透明度,使合作國家陷入沉重的債務,並主要用於擴張中國的經濟影響力。
老撾是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國家之一,借款修建鐵路、公路和水電站。但世界銀行警告稱,老撾的公共債務負擔已「不可持續」。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