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股下跌116點收23,487點 台積電下跌10元收1,080元

政院拍板!再婚不能拿贍養費、5年內分居3年可訴請離婚 修法溯及既往

NBA/唐西奇熄火、詹姆斯關鍵三分未進 湖人遭黃蜂逆轉

日媒:日中經濟關係受國際形勢影響 互惠難度加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報導,日本經濟界代表團16日訪問中國,是50年來幾乎每年都進行的傳統。但現在日中經濟關係容易受到安全保障和國際形勢影響,包括日本承諾提高在美投資等,使日中形成新的互惠關係難度加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今天刊文指出,日中經濟協會、日本最大經濟團體「經團連」和日本商工會議所的代表團16日訪問中國。從1975年開始,日中經濟協會幾乎每年都派團訪中,上一次是2024年1月,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舉行了會談。

不過,20年來日中經濟關係發生了明顯變化。

報導指出,對日本來說,中國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對中貿易占日本貿易總額的比重,於2000年代上升至10%左右,2005年上升至17%,2009年達到20%左右,2023年也維持在20%。在兩國提出戰略互惠關係的第2年即2007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持續至今。

但對中國來說,對日貿易並沒有那麼重要。在中國貿易總額中,對日貿易的比重在2005年為13%,在2023年下降至只有5%,中日的比例差距擴大至4倍。

日本經濟界歷來提倡與中國「相互補充」,但現在日中關係容易受到安全保障和國際形勢變化影響。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並以關稅為手段,美中對立可能會進一步激化。對於經濟低迷的中國來說,吸引日本投資的想法有所加強;但對於日本企業來說,則存在被捲入美中對立的風險,且中國「反間諜法」的不透明等也讓日本擔憂。

日中經濟協會數據顯示,日本對中國直接投資的實際金額2023年為39億美元(約新台幣1276億元),比2022年減少15%。與最高峰的2012年73.5億美元相比減少近一半。據悉,2024年也低於2023年。

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2024年以進駐中國的日企為對象進行的調查,21.7%的受訪企業表示,今後1至2年的業務拓展方向為「擴大」,是有可比數據的2007年度以來最低;業務拓展方向為「縮小」的則增至1成。

產生多屆日中經濟協會會長的日本製鐵,2024年決定退出與中國寶山鋼鐵長達半世紀的合作關係,是日中經濟關係的象徵事例。

日本首相石破茂此前向川普承諾,把日本在美國的投資提高到1兆美元。由於營商環境和成長性等原因,很多日本經營者的目光再次轉向美國。

北京 日本 美國 關係

延伸閱讀

日本PayPay刷一卡通 議員籲悠遊卡著手計畫

中職/樂天球員、女孩必吃美崎牛 日本老闆長年力挺桃猿

日本市長二度遭議會「倒閣」去職 50天內選舉

她精算旅日變貴「都可去歐美」 網反酸:2萬要飛去哪國?

相關新聞

尼爾蓋曼性醜聞:惡龍可以被打倒,用故事的力量對抗權力

「卡利奧佩」畢竟是一篇奇幻漫畫,在法庭上很難當作指控蓋曼的直接證據,故事中有多少部分是現實的投射,或者是某種程度的「自我實現預言」,也只是讀者的解讀。不過,Tortoise Media和《紐約雜誌》都提到蓋曼的另一部作品《萊緹的遺忘之海》(The Ocean at the End of the Lane)。此書背景發生在蓋曼童年時居住的薩塞克斯郡(Sussex),雖然蓋曼強調本書並非「真實的自傳」,但承認其中許多部分來自於他的童年經歷,並說故事主角「大致上可說是我的縮影」。

影/玻利維亞巴士墜800公尺深谷…至少31死 現場畫面曝光

南美洲國家玻利維亞17日發生嚴重車禍事故,一輛巴士行駛山路時疑似失控墜落800公尺山谷,至少31人死亡,還有十多人受傷。

達美航空一班機在加拿大多倫多機場墜毀 15人輕重傷

緊急救援人員正在處理一架達美航空飛機於多倫多降落時墜毀的事件,事故造成15人送醫,其中三人傷勢嚴重,包括一名兒童、一台6...

尹錫悅涉內亂首次刑事庭 13分鐘結束

韓國總統尹錫悅因去年底發布緊急戒嚴造成混亂,被控涉嫌謀劃內亂,相關刑事案今天首次開庭,用時13分鐘結束。法院正另行審理是...

美俄會談 陸學者:不排除將舉行領導人峰會可能性

美俄會談在2月18日於沙烏地阿拉伯舉行,這場會談是烏俄戰爭爆發以來,雙方層級最高的外交實質接觸。大陸學者周戎認為,這是非...

談俄烏戰與普亭一鼻孔出氣 川普「親俄批烏」藏何盤算

美國總統川普2月18日錯誤指控是烏克蘭開啟俄烏戰爭,還說如果烏克蘭想要上談判桌,就要先舉行總統選舉。川普的說法與俄羅斯總統普亭一貫的說辭類似,他顯然認同普亭對俄烏戰爭的看法,他的談話有如普亭上身,他為何樂當普亭的傀儡?自詡為談判高手的川普,為何在談判前就棄守立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