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德國大選之後的難題:美歐關係轉變、極右AfD成為第二大黨

中了原地退休!威力彩頭獎飆20億 致富7獎號出爐快來對

夫妻當庭列被告…李威移送北檢、妻子15萬交保 精舍命案被告累計13人

德大選保守派勝出!新總理梅爾茨恐面臨「川普外患」

德國保守派基民盟領袖梅爾茨,23日在國會選舉出口民調結果出爐後的表情。路透
德國保守派基民盟領袖梅爾茨,23日在國會選舉出口民調結果出爐後的表情。路透

德國大選在當地時間23日登場,德國主要保守派基督教民主黨/基督教社會黨聯盟(CDU/CSU)以28.5%得票率贏得大選,69歲的領袖梅爾茨(Friedrich Merz)將成為德國新一任總理。然而,他對內恐面臨組建聯合政府的漫長談判,還有民眾在移民問題上的分歧,對外則將因應川普政府及其對北約和俄烏戰爭的影響。

衛報報導,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以20.5%得票率名列第二,至於總理蕭茲所屬的社會民主黨得票率為16.4%排名第三,蕭茲承認敗選並對結果負責。

蕭茲表示:「這對社民黨而言是痛苦的選舉結果,也是一次失敗的選舉。」他向基督教民主黨/基督教社會黨聯盟(CDU/CSU)及梅爾茨(Friedrich Merz)道賀之餘,也強調現在對社民黨來說,最重要的是「共同向前邁進」。而他將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天,但蕭茲已表明不會參與組建聯合政府的協商談判。

英國首相施凱爾和法國總統馬克宏紛紛對梅爾茨獻上恭賀。

至於美國總統川普也在自家社群對選舉表示歡呼,他以全部大寫字母發文:「就像美國一樣,德國人民也厭倦了多年來那些毫無常識的政治議程,特別是在能源和移民問題上。」

然而,路透指出,69歲的梅爾茨從未擔任過政府職務,如今成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掌權人,對內將面臨社會在移民問題上的分歧,同時自身國家安全又被夾在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間的抗衡。

梅爾茨勝選後也直言批評美國,指責華府在德國大選期間發表「極度令人難以接受」的言論,更將其比喻為來自俄羅斯的敵對干預。

梅爾茨此前一直被視為大西洋主義者,但他選前在政黨領袖座談會上表示:「我從沒想過需要在電視上說這樣的話,但從川普上周的言論來看,很明顯,美國政府對歐洲命運漠不關心」。

梅爾茨也曾批評川普親近盟友馬斯克「干涉」,馬斯克曾支持AfD,梅爾茨形容這種行為「極端且可恥,類似過去聽到來自莫斯科的言論」。

梅爾茨補充說:「我的首要任務將是儘快加強歐洲,這樣我們就能一步步實現真正從美國獨立。」他甚至質疑,數十年來一直保障歐洲安全的北約,是否仍然能以「現有形式」存在。

德國 梅爾茨 美國 馬斯克

延伸閱讀

馬斯克強迫回報工作績效 多個聯邦機構建議員工抵制:不負責任且幼稚

川普促馬斯克「更積極」削減聯邦支出 估共和黨在期中選舉繼續獲勝

公開交流逾40次!馬斯克支持德右翼引議 疑與「年輕女網紅」互動頻繁

2太空人滯留ISS…馬斯克稱政治原因被遺棄 丹麥太空人怒轟謊言

相關新聞

俄國駐法國馬賽領事館傳出爆炸 俄外交部:符合恐攻特徵

路透報導,俄羅斯駐法國南部大城馬賽的領事館24日傳出爆炸,俄媒塔斯社(TASS)引述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當天指出,這...

德國大選之後的難題:美歐關係轉變、極右AfD成為第二大黨

德國2025年2月23日舉行大選,保守派贏得勝利,中右翼基督教民主聯盟(CDU )主席梅爾茨(Friedrich Merz)將成為下一任總理;對梅爾茨來說,肩上的責任包括德國難民政策、經濟問題,以及更顯而易見且嚴峻的——政治極化、社會分歧。這一點,體現在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拿下第二多選票(得票率21%),即使預計CDU等大黨仍會拒絕與AfD合作、將其拒於執政聯盟之外,但選舉結果再次顯示其影響力日增;另一方面,美國總統川普對歐洲的態度,使梅爾茨表示德國必須從頭重塑安全安排、以及北約的未來同樣面臨考驗。

德國選舉變天右傾 川普讚偉大、歐洲極右派領袖叫好

德國大選結果顯示,在野保守派基民/基社聯盟今天勝選,基民黨魁梅爾茨有望成為新總理,同時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躍居第二大黨。...

教宗病危 梵蒂岡今晚開始馬拉松祈福儀式

教宗方濟各病情危急,梵蒂岡新聞室發動馬拉松祈福活動。從今晚開始,將持續每晚在聖伯多祿廣場為教宗健康舉行誦唸玫瑰經活動,今...

德極右極左黨奪國會1/3席次 足以阻擋修憲、增軍費

德國極右的「德國另類選擇黨」與極左的「左派黨」共囊括新國會1/3席次,足以擋下包括鬆綁德國債務煞車在內的多項修憲案,兩黨...

梅爾茨複製川普商人形象 選後急救德國經濟

德國大選落幕,將成為下屆總理的梅爾茨是位身價過億的政治人物,他競選期間承諾重振經濟,主張砍環保與社福預算,減少政府開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