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男開車墜落基隆八斗子漁港 兄弟跳海搶救駕駛仍不治

5月7日教宗選舉 「亞洲方濟各」、義籍樞機主教呼聲高

菲律賓籍樞機主教塔格萊,是下任教宗的熱門人選。(路透)
菲律賓籍樞機主教塔格萊,是下任教宗的熱門人選。(路透)

羅馬天主教的樞機主教們將自5月7日起召開教宗選舉樞密會議,路透報導,有「亞洲方濟各」美譽的菲律賓籍樞機主教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促成「梵中主教協議」的教廷國務院長帕洛林(Pietro Parolin),均是下任教宗的熱門人選。

路透報導,67歲的塔格萊與出身阿根廷的已故教宗方濟各,都來自遠離天主教會傳統權力基地歐洲的國家,且帶著局外人的觀點來到羅馬。如果樞密會議打算延續方濟各的進步精神,那麼塔格萊將是繼任方濟各的不二人選。

若塔格萊獲選為教宗,這可能是向全球14億天主教徒表明,樞機主教們希望推進方濟各促使教會向現代世界敞開的願景,而非選出可能推翻他任內一些改革措施的繼任者。

天主教神職人員艾芳索(Emmanuel Alfonso)曾是塔格萊的學生並與他相識數十年,艾芳索說:「他(塔格萊)將代表教宗方濟各作為的延續。從關愛窮人、平易近人等方面來看,他像極教宗方濟各。」

不少樞機主教早已與塔格萊有私交,且許多人可能將出身亞洲的教宗視為一大吸引力,因為教會領袖認為亞洲是促進信仰人口成長的重要地區。

此外有別於方濟各,塔格萊是享譽全球的神學家,這可能有助他獲得溫和派樞機主教的選票。

另據金融時報報導,另一名教宗熱門人選之一是70歲的帕洛林,他一手策畫2018年的梵中主教任命協議,讓北京在任命中國主教方面擁有正式發言權,旨在化解數十年來的僵局,並避免效忠教宗的中國「地下教會」與北京官方教會分裂。但是香港榮休主教陳日君等批評人士認為,此舉堪稱「嚴重判斷失誤」,也是對中國天主教徒所做犧牲的侮辱。

陳日君是協議最激烈的批評者之一。2022年他因支持香港的民主示威活動而被捕,教宗方濟各逝世後,他已趕往羅馬。

由於陳日君已經93歲,無法在教宗選舉中投票,但他正在羅馬參與有關教會未來的辯論。分析人士認為,他可能公開支持一位拒與北京妥協、願挺身對抗獨裁領袖的新教宗。

盡管如此,梵蒂岡觀察人士仍認為,義大利籍、性格溫和的帕洛林是教宗繼任人選爭奪戰的領先者之一。在方濟各選擇他來管理教廷之前,帕洛林曾是教廷資深外交官。

盡管方濟各逝世以來,帕洛林已在博彩公司的賠率榜上領先數周,但賠率如今開始轉向菲律賓樞機主教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2位主教的賠率現已不相上下。

義大利籍教廷國務院長帕洛林,也是下任教宗的熱門人選。(路透)
義大利籍教廷國務院長帕洛林,也是下任教宗的熱門人選。(路透)

教宗 教廷 梵蒂岡

延伸閱讀

教宗方濟各生前頒贈最高榮譽金十字勳章給台99歲隱修會修女

來自菲律賓!「亞洲方濟各」塔格萊也是下任教宗熱門人選

方濟各才辭世…川普曬教宗服AI照挨轟!副手范斯急護航「玩笑而已」

「秘密會議」真實上演!義大利樞機主教涉詐欺定罪 宣布退出教宗選舉

相關新聞

德國總理選舉 梅爾茨第二輪表決終於勝出

德國國會下院、聯邦議院6日舉行總理選舉,基督教民主黨黨魁梅爾茨(Friedrich Merz)第一輪投票僅取得310票,...

二戰結束80周年 納粹追責接近尾聲

除了一些罪魁禍首之外,納粹殺人機器中一些「較小的齒輪」——協助謀殺者也有人受到追責。比如2022年被判有罪的Stutthof集中營前秘書弗爾希納(Irmgard Furchner)。去年終審維持判決時,她已99歲。弗爾希納於今年1月去世。她被判在一萬余起案件中協助謀殺...

戰後德國首次:梅爾茨在總理選舉首輪投票中落選

本周二(5月6日)在聯邦議會總理選舉的首輪投票中,基民盟主席梅爾茨(Friedrich Merz,又譯「默茨」)獲得310張贊成票,距離法定當選所需的316票還差6票...

歐中建交50年:從雙贏到對華「伙伴、競爭者、對手」三重定義

1975年5月6日,歐洲經濟共同體副主席索姆斯(Christopher Soames)訪華期間同中國時任外交部長喬冠華舉行會談,雙方就建立外交關系達成共識。會談後,中國總理周恩來抱病會晤了索姆斯...

難獲多數支持?德國總理第一輪投票 梅爾茨得310票「未過半」

英國衛報報導,德國保守派基民黨領袖梅爾茨,在國會下議院聯邦議院6日舉行的第一輪總理投票僅取得310票,未達過半316票門...

籲了解大陸、俄羅斯威脅 澳退役少將:須貫徹AUKUS潛艦計劃

澳洲工黨政府成功爭取連任;澳洲退役陸軍少將瑞恩(Mick Ryan)催促政府,必須儘速讓公眾了解大陸和俄羅斯對澳洲及太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