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經典賽Live/7局下陳傑憲+吳念庭連線避免提前結束 西班牙12:3中華

林岱樺百萬交保被迫搬家 胞弟70萬元、2助理60萬元交保

獨/陳淑樺消失27年 接班人是她!56歲玉女教主爆內幕

靈魂出竅有證據?患者心跳停止 科學家測出大腦持續「爆發活動」

科學家發現,人類在瀕死時大腦會持續30秒至1分半的爆發活動,認為可以解釋人類有靈魂及靈魂出竅的瀕死經驗。示意圖/ingimage
科學家發現,人類在瀕死時大腦會持續30秒至1分半的爆發活動,認為可以解釋人類有靈魂及靈魂出竅的瀕死經驗。示意圖/ingimage

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麻醉師兼心理學系教授、意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史都華·哈默洛夫(Stuart Hameroff)博士,最近向媒體公開討論了一項研究,他從7名慢性病患者在死亡前的大腦偵測活動顯示,發現每位患者即便在血壓和心跳都降至零後,大腦仍在30秒至90秒內瞬間產生與伽馬同步的高頻「爆發活動」,他認為這正可以解釋人類有靈魂,及靈魂出竅的瀕死經驗。

史都華表示,該項研究所用的母體為2名男性及5名女性,共7名慢性病患者,年齡分布在34至74歲不等。研究人員在他們預備要脫離生命支持設備前的幾分鐘內,以一台小型感測器連接他們的大腦,便能測出每位患者在血壓和心跳都降至零後,瞬間的大腦活動。

史都華指出,科學家經由這項測試發現,當身體的一切活動都消失,大腦竟測得了瞬間高頻的「爆發活動」,時間約持續30秒至90秒不等,讓史都華認為:「那可能是瀕死體驗,也可能是靈魂離開身體」。

史都華更解釋,可由此證明人類有靈魂,且足以解釋,為何人類在諸如被麻醉、深度睡眠或瀕死經驗的低能量大腦狀態下仍具有意識,且這種意識是發生在很深層的量子層面。他認為靈魂的活動是來自於腦細胞內的微小結構(微管)的量子過程,而不僅止於神經元之間傳遞的大規模信號。

負責該項研究的科學家表示,偵測到大腦瞬間高頻活動,在大腦缺氧時會釋放出來。史都華更進一步說,人類大腦內的量子信息「不會被破壞,也不能被破壞,它只是在整個宇宙中分布和消散」。若患者甦醒,這些量子信息便可回到微管內,且患者在甦醒後會提到「我有過一次瀕死體驗」;若患者死去,這些量子信息則有可能以靈魂的形式,無限期地存在於體外。

研究團隊對此結果表示,在與重症患者及其家屬緊密的互動過程中,發現告知家屬「患者在死亡時發生某些事情」,能讓家屬得到安慰。

死亡 科學家 靈魂

延伸閱讀

陳文茜點4站旅行清單送給畢業女孩 喊「這時光最快樂」 網:只剩這國沒去過

愛家人設毀!名醫林青穀炫耀外遇排到「七姐姐」 要小三們和平共處

空污致肺腺癌有科學依據!醫:身體3警訊代表PM2.5已找上門

選嬌妻?70年前空服員19條件曝光 牙齒、膚色、雙腿全要完美

相關新聞

「史上最好吃麥當勞」爆紅!日本饕客紛紛朝聖實測:名不虛傳

近來在社群平台X上掀起眾多網友前往朝聖的「史上最好吃」麥當勞,位於日本大阪豐中市庄內東町的庄內店。日本音樂製作人@janesu112早在2022年時,就曾發文推薦「大阪庄內站旁的麥當勞,好吃到讓人想叫主廚出來」。後來這篇文的影響持續發酵,不斷有人親自前往,想檢驗發文內容的真實性。

靈魂出竅有證據?患者心跳停止 科學家測出大腦持續「爆發活動」

史都華·哈默洛夫(Stuart Hameroff)博士,最近向媒體公開討論了一項研究,他以7名慢性病患者在死亡前的大腦偵測活動顯示,發現每位患者即便在血壓和心跳都降至零後,大腦卻在30秒至90秒內瞬間產生與伽馬同步的高頻「爆發活動」

生日恐怖意外!她蠟燭點燃氫氣球爆炸 影片曝光「火焰直飆天花板」

越南女子Giang Pham舉行派對慶祝生日,不幸發生蠟燭點燃氫氣球的爆炸意外,一瞬間的火勢直衝天花板,她因而受傷,滿臉貼上紗布。她於2月20日、即事發後6天在社交網站上傳影片,希望提醒大家注意此風險。她談到自己在事後很驚慌,整天都在哭,幸後來醫生指其傷勢會完全痊癒。

廚房海綿細菌量竟與糞便相當 專家建議:改用「1物品」更乾淨

「海綿」是廚房最常見的清潔用具,不過,若每天洗完碗筷沒有特別注意清潔,海綿的孔洞中恐怕會殘留不少細菌,這些潛在的致病細菌有機會轉移到盤子、餐具或水槽表面。因此專家建議,可以使用刷子作為替代,不僅更容易乾燥,清潔時也更加輕鬆便利。

15歲幫工做1事慘被甘蔗收割機絞碎亡!叔叔被捕揭死者悲慘身世

泰國甘蔗園發生駭人奪命意外。15歲少年替收養他的叔叔工作,在甘蔗園幫忙收割,可是當他在甘蔗田中休息時,駕駛收割機的叔叔疑看不到他,他被吸入機中絞碎喪命。事後叔叔被指危險駕駛,因「過失致死罪」而被捕,更揭開死者悲慘身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