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日式飯糰店被砸 律師願以3.3萬出租30坪店面「搬來台北吧」

台股收19,106點下跌288點 台積電收835元下跌15元

世壯運足球場竟被評為最低等級!恐損國際形象 執委會:5月封場維護

補眠、吃飯、滑手機…廁所舒適到變新休息室 日本人越蹲越久

據日本調查,在廁所能做的事還不少。廁所示意圖。圖/ingimage
據日本調查,在廁所能做的事還不少。廁所示意圖。圖/ingimage

根據日媒「AERA」報導,日本車站和各商業設施的廁所擁擠狀況再度引發討論。除了女廁經常大排長龍外,也有人反映即使是男廁,依舊經常要排隊等候。急著要上廁所時,還曾焦急的忍到冒冷汗。越來越多人質疑:不論男女,為何現代人上廁所時間越來越長?究竟大家都在廁所裡做些什麼?

有30多歲女性坦言,「自己曾在廁所滑手機、補妝、充電」,40多歲男性則說「工作時只有上廁所的時間能休息,所以在廁所裡打個盹」,還有30多歲男性說「學生時代曾在購物中心的美食街店家打工,沒有地方可以休息,所以上班前會先在廁所裡吃個飯糰」。

鑽研日美廁所相關事項的「UN&Co.」公司代表、同時目前還是東大生的原田怜歩指出,現代商業設施的廁所設計逐漸強調「空間舒適性」,不再只是單純如廁的地方,也讓人更容易在其中逗留。調查顯示,2018年到2024年間,室內設施廁所的平均使用時間明顯增加。據設施管理者回報,廁所平均占用時間甚至已延長到約5分鐘左右。原因除了設施變舒適外,也與「在廁所滑手機」此一新習慣有關。

去年時,網路服務公司「NordVPN」針對10幾歲至40歲左右共500人進行的調查顯示,日本有高達68%的人會在廁所使用手機,10至20歲左右偏好滑IG、TikTok,30至40歲左右者以LINE為主,而所有年齡層最常用且停留時間最長的則是YouTube。面對廁所擁擠問題,專家建議除了增加廁所數量,也應提升整體空間的「流動率」與「使用效率」,讓廁所回歸基本功能,避免成為個人過度倚賴的私人使用空間。

女廁 廁所 日本

延伸閱讀

北海道旅客行李超重遭攔!機場人員包圍檢查 開箱後哭笑不得

防止憾事…東京醫院首設「嬰兒郵箱」 放置1分鐘內啟動通報

行員白天當農夫!日地方銀行種「夏季草莓」 開拓新業務不為賺錢

壓力讓大腦進入戰鬥模式!心理治療師籲散步紓壓 選對地點更療癒

相關新聞

還在演「野蠻東方」?《杜蘭朵公主》的歐洲中心主義

《杜蘭朵公主》卻明顯充斥著許多狗血又不合理的地方,也呈現著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歐洲對中國的「東方主義式想像」,意即以片面的資訊將所謂的「東方」,乃至於其他「非西方」世界想像成一個古老、神秘,且不隨歷史進程改變而演進的一個沒有歷史的群體。

偶遇街拍攝影師走紅!泰國清潔工靠亮麗外型「鹹魚翻身」 轉行做模特兒

上月中在曼谷碰巧遭街頭攝影師影下的泰國清潔工Meen因漂亮外型在網上爆紅。泰國知名化妝師Nong Chat對她大感興趣,4月1日邀請Meen試妝,讓她轉行成為模特兒‵…

以為自己失聰!男子耳朵掉出一塊「樂高」 驚訝卡了長達20年

30歲的英國男子達倫(Darren McConachie)近來飽受聽力下降所苦,一度以為自己快要失聰,沒想到某晚耳內劇痛發作,竟意外掉出了一塊藏在耳內近20年的「樂高積木」!

砸10年積蓄買下法拉利…1小時後燒毀!日音樂人崩潰吃燒肉:這比較香

根據日媒「エンタメQ」報導,YouTuber六人團體「ちょこらび」的製作人「Hongkong」(ほんこん),在社群平台X上發布驚人消息,表示自己花了4300萬日圓(約新台幣989萬元)新購入的法拉利在交車一小時後就發生火災、全車焚毀,意外引發網友熱烈關注與同情。

貨架硬翻保存期長商品…奧客割傷揚言報警 藥妝店幫消毒遭吃乾抹淨

根據日媒「trilltrill」報導,一名在藥妝店工作的網友,在X平台分享自己在職場遇到的荒謬奧客行為。該名顧客為了拿取保存期限較長的商品,硬是伸手往貨架裡翻找,結果劃傷了手,最後竟將責任全推給店家,甚至揚言報警,讓不少網友直呼「太誇張」。

補眠、吃飯、滑手機…廁所舒適到變新休息室 日本人越蹲越久

根據日媒「AERA」報導,日本車站和各商業設施的廁所擁擠狀況再度引發討論。除了女廁經常大排長龍外,也有人反映即使是男廁,依舊經常要排隊等候。急著要上廁所時,還曾焦急的忍到冒冷汗。越來越多人質疑:不論男女,為何現代人上廁所時間越來越長?究竟大家都在廁所裡做些什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