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地震預言倒數!男星赴日目睹「機上1幕」傻眼 網一看全懂了

近期網路瘋傳「日本7月5日將發生大地震」的預言,引發不少網友關注與討論。 情境示意圖/Ingimage
近期網路瘋傳「日本7月5日將發生大地震」的預言,引發不少網友關注與討論。 情境示意圖/Ingimage

近期網路瘋傳「日本7月5日將發生大地震」的預言,引發不少網友關注與討論。雖然科學界並未證實此預測的可信度,但相關話題持續發酵,甚至疑似已影響到旅遊行程。近日藝人史丹利搭乘飛往東京的班機時,發現機艙座位空盪盪,大感震驚的他於臉書貼文直言:「這預言還真的有影響。」釣出一票網友吃驚留言,「真的很難想像…」、「太誇張了」。

史丹利在社群平台分享飛機內部照片,顯示機艙前後排座位幾乎無人,並寫道:「暑假飛東京的飛機空成這樣,看來7月5日的預言還真的很有影響。」他自嘲地表示,自己曾夢過中樂透、與女星長澤雅美出遊,但夢境從未實現,因此對預言抱持懷疑態度。史丹利也笑稱:「東京可能會比較沒那麼擁擠一點吧?」

日本所謂的「7月5日大地震預言」來自知名漫畫家龍樹諒(竜樹諒),她在連載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中紀錄自己曾做過的15個預知夢,其中一項夢境便提到今年日本可能會發生大地震、大海嘯。雖然近期龍樹諒否認7月5日這個具體日期有意義,表示「做夢的日期」不等於「發生事情的日期」,但由於相關預言在網路上發酵,加上這幾年地震頻繁,已有許多專家警告「南海海槽地震」風險,不少民眾因此產生焦慮。

有人選擇暫緩前往日本的行程,「我上周去福岡,帶我們的導遊說他7月都沒團」、「我上次黃金周去,(座位)一人一排」、「幾個月前日本社群也討論過一波,不只預言,南海海槽強震預警更可怕」。不過,也有網友將之視為都市傳說看待,「這時間去玩才舒服」、「逆向操作,不用跟大家擠」、「北陸地區倒是台灣遊客很多,而且日本的新聞節目根本沒有報這類地震新聞」、「也只有到7月5號吧,聽說有飯店業者反應7月6號之後的訂房又恢復了」。

隨著大地震預言進入倒數,原是暑假旅遊旺季的7月,竟出現台港遊客減少的現象,旅行社業者也指出,今年日本團價格是「過去20年最便宜的一年」,顯示災難預言對觀光業、航班造成不小衝擊。對此,日本氣象廳長官野村龍一已出面駁斥:「純屬毫無科學根據的謠言,完全不用擔心。」他強調,日本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地震,平時就要做好防震的準備,才是因應不確定未來最有效的方式。

延伸閱讀

新娘變後媽!55歲父親捲款私奔22歲準媳婦 兒子怒揭亂倫內幕

7/5預言逼近!9天逾555震日憂「吐噶喇法則」大地震將至 專家如此解讀

不只南海海槽地震!日本這區驚見活動斷層 專家示警:恐釀規模7強震

相關新聞

新娘變後媽!55歲父親捲款私奔22歲準媳婦 兒子怒揭亂倫內幕

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發生一件不倫醜聞,一名55歲男子竟與自己兒子的22歲未婚妻私奔成婚,過程中不僅引爆家庭激烈衝突,男子甚至還對反對的元配施暴,家人關係瀕臨絕裂,引發印度社會關注。

對抗懶惰審稿者?日韓美14所知名大學論文 秘密嵌入指令讓AI給高評價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早稻田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等14所全球知名大學的論文,被發現嵌入...

7月5日地震預言倒數!男星赴日目睹「機上1幕」傻眼 網一看全懂了

近期網路瘋傳「日本7月5日將發生大地震」的預言,引發不少網友關注與討論。雖然科學界並未證實此預測的可信度,但相關話題持續發酵,甚至疑似已影響到旅遊行程。近日藝人史丹利搭乘飛往東京的班機時,發現機艙座位空盪盪,大感震驚的他於臉書貼文直言:「這預言還真的有影響。」

邪惡政權卻是自然保育先驅?納粹德國為何鍾愛森林與狼

納粹奪取政權後,立即發布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詳細法律來保護自然,其中包括兩項關於森林的法律、幾項關於動物和一項關於狩獵的法律,這些規範最終在1935年6月的《自然保護法》(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Nature)中集大成。這些法律充斥著「血與土地」的意識形態,以及關心動物與自然是日耳曼民族優越表徵的概念,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條文相當人道,而且對環境有利。於是德國成為第一個保護狼和其他掠食動物的歐洲國家,同時也禁止在鄉村地區設立廣告招牌。

錢錢沒了?收到通知樂透中百萬 博弈公司1疏失讓他心涼:只快樂1分鐘

原以為中了巨額獎金,沒想到只是夢一場?挪威博弈公司因作業疏失,誤將錯誤的得獎金額發送給數千名中獎者,許多人誤以為自己躍升富翁,紛紛開始規劃買房、度假,不料全是一場空。一名得獎人無奈感嘆...

父去剪髮3小時…1歲半兒被獨留車內活活熱死 體溫升至49度

有年輕父親用車接載18個月大的兒子,在烈日攝氏32度的大熱天,將兒子獨留並鎖在車內,自己則前往剪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