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本田就經營整合展協商 日媒分析大陸市場成課題

日本兩大汽車製造商本田與日產決定就經營整合展開協商,儘管預料最快明天就能簽署備忘錄,但未來協商時如何因應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也是雙方共同「罩門」的中國市場將成課題。日產執行長內田誠(左)與本田執行長三部敏宏3月共同出席記者會。美聯社
日本兩大汽車製造商本田與日產決定就經營整合展開協商,儘管預料最快明天就能簽署備忘錄,但未來協商時如何因應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也是雙方共同「罩門」的中國市場將成課題。日產執行長內田誠(左)與本田執行長三部敏宏3月共同出席記者會。美聯社

日本兩大汽車製造商本田日產決定就經營整合展開協商,儘管預料最快明天就能簽署備忘錄,但未來協商時如何因應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也是雙方共同「罩門」的中國市場將成課題。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位於中國北京市的日產中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銷售據點,即使是週末的12月21日,依舊只看到零星顧客出入。

這家展售店內共擺放9輛新車,其中7輛是汽油車款、2輛是油電混合車款,沒有純電動車款。日產幹部口中「沒有暢銷車款」的困境,在中國特別明顯,部分汽油車款甚至大幅降價33%銷售。

被稱為「新能源車」的純電動車(EV)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正在中國汽車市場崛起,占整體新車銷售比率高達約4成,就算放在全球主要國家來看占比也相當高。

而引領中國市場的新能源車龍頭車廠比亞迪(BYD),今年1月到11月的銷量約376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40%,多數在中國市場販售,且全數是新能源車款。今年銷量如果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更高達8倍之多。

對照比亞迪銷量的大幅成長,本田在中國銷量是大減31%的74萬輛,日產減少11%只剩62萬輛;兩家日本車廠今年全年銷量對比2019年預估將「腰斬」,只剩2019年的一半上下。

面對比亞迪無視獲利發動價格戰,日本與歐洲車廠正陷入搶奪市占率的耐力賽。

本田面對市場現況,原則上將在中國減少汽油車產量,在2024年度內從約150萬輛減少到約96萬輛,並裁員數千人。

儘管本田從2022年就在中國推出純電動車款,但銷量難以在低價車款橫掃的市場中成長。

更加陷入困境的是日產,原本預期中國市場因疫情減少的購車需求會很快回復,所以2021年增加3成產能達到年產180萬輛,規模更勝當時的豐田汽車與本田。

但結果出乎日產預料,且儘管銷量年年減少,今年3月制訂的中期經營計畫還提出了到2026年度前在中國銷售100萬輛的目標。

面對整體狀況未見好轉,日產社長內田誠今年11月說,「基於現狀將修正(中期經營計畫)目標」,等於事實上放棄這項計畫。相關人士透露,因為業績惡化,日產也在評估關廠。

日產與本田都是跟中國當地企業合資在中國生產,雖然兩間日本車廠擁有部分相同合作夥伴,但隨著協商整合評估合理對策後,要跟中國方面進行協調可能也有困難。

一份調查指出,在日本願意購買中國製純電動車的比率僅約1成,但在中國這個比率高達9成,因此,從消費者意識來說,想要瓦解中國車廠大本營有困難。一名中國汽車業界相關人士說,「就算經營整合,要阻止縮小規模保持收支平衡的趨勢也不容易」。

中國市場 日本 日產 本田

延伸閱讀

比亞迪明年1月正式進軍韓國!韓政府可能展開反補貼調查

寧德時代傳赴港上市 至少籌資50億美元

震撼彈!日系車壇傳出驚天合併案?Honda與Nissan據傳展開合併談判

比亞迪第三季銷量超越Ford 躍升全球第六大車廠

相關新聞

對陸晶片禁令是「做白工」 美商務部長:但美方仍可靠一關鍵保持領先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受訪表示,在晶片競爭上阻礙中國大陸獲取技術、取得進展是「做白工」,讓美國保持領先北京的...

不是三星董座李在鎔!美國大選後 搶頭香見到川普的南韓企業家是他

南韓零售巨頭新世界集團會長鄭溶鎮透露,在川普長子小川普(Donald Trump Jr.)牽線下,他日前已拜會川普。這使...

日本去年家庭債務首次超越所得 南韓民眾也為債務所苦

隨著日本超低利率時代結束,消費者的債務大增,愈來愈多日本民眾面臨債務問題,去年該國的家庭債務更首次超越所得;今年求助債務...

日經亞洲:日本將判定Google違反競爭法 要求停止壟斷市場做法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預料將會判定谷歌(Google)違反該國的反托拉斯...

TikTok監管趨嚴!阿爾巴尼亞才剛禁用一年 與各國爭議總回顧

中國短影音平台「抖音」的海外版本TikTok迅速崛起為社群媒體巨頭,擁有全球逾10億用戶,但所受監管趨嚴,特別是因為跟中...

日產、本田就經營整合展協商 日媒分析大陸市場成課題

日本兩大汽車製造商本田與日產決定就經營整合展開協商,儘管預料最快明天就能簽署備忘錄,但未來協商時如何因應全球最大汽車市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