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掀AI熱潮…企業憂資安、合法性 專家建議:主動出擊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員工在未經公司許可的情況下,私自使用AI工具來提升工作效率。根據外媒報導,尤其是知識型員工在工作中更容易使用個人AI工具,這讓企業擔心數據安全,以及是否符合法規。專家建議企業最好主動出擊,制定相關使用規範。
尤其近來有中國公司推出DeepSeek演算法後,許多國家擔心使用其網站,資料會回傳到位於中國的雲端資料庫,《路透社》提到,義大利就禁止該國民眾使用DeepSeek,許多國家則要調查資料輸入DeepSeek後會如何被使用,台灣與澳洲近日也禁止公務機關使用DeepSeek。
AI工具太方便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許多知識型員工在工作中使用個人AI工具且未經雇主批准,原因是公司並未提供AI工具,或是他們希望使用自己選擇的工具。例如有化名約翰的員工表示,他們公司使用「GitHub Copilot」系統,但他比較偏好新創公司Anysphere開發的「Cursor」系統,因為使用起來比較流暢。
另外還有在資料儲存公司任職的彼得,雖然公司規定使用谷歌的「Gemini AI chatbot」,並禁止公司員工使用其它演算法,但彼得透過非谷歌系統的瀏覽器使用ChatGPT,彼得認為,產品經理需要多元思考如何因應其他廠牌的競爭,ChatGPT比較能刺激他思考,尤其4o版本還能摘要影片內容,功能更強大。
訓練機敏資訊恐外洩
不過,企業對員工私自使用AI工具感到擔憂,主要涉及數據安全和合規性問題,未經授權的AI工具可能導致敏感資訊的洩露,或引發知識產權的糾紛。《國家法學回顧》提到,美國網路安全調查顯示,38%員工在使用AI時,曾輸入公司敏感資訊,但IT部門並不知情,若資料被演算法拿去訓練,恐有洩漏風險。
天寶導航的AI總監托蒂拉建議,企業應主動評估AI技術在工作環境中的應用,制定相關政策和指導方針。同時,應加強員工培訓,提升他們對數據安全和合規性的意識。此外,企業可考慮提供經過審核的AI工具,以滿足員工的需求,減少他們私自使用未經授權工具的動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