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ISM指數跌破榮枯線 亞洲製造業PMI陷萎縮

美國對等關稅上膛,美國與亞洲製造業首當其衝,上個月美國工廠活動出現今年來首見萎縮,價格也連兩月激烈上揚。亞洲多數國家製造業景氣也轉弱,其中,台灣製造業景氣是一年來首度降至榮枯分水嶺以下,原因包括廠商不惜降價銷售,促使出廠價格由升轉跌。
美國供給管理協會(ISM)1日公布,美國3月製造業指數為49,不及2月的50.3,並低於50的榮枯分界,也略遜經濟學家預期。另外價格指數上揚至69.4,站上2022年6月來新高。過去兩個月來,價格指數大增14.5點,為四年來的同期最大增幅。
同日標普全球公布,美國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2,不及2月的52.7,並為去年12月以來首次放緩。標普全球市場情報的經濟學家威廉森說,美國製造業年初的強勁表現,在3月出現動搖。對川普當局樂觀情緒、與關稅提前拉貨等因素在1、2月提振製造業,但裂痕開始浮現,如今生產出現三個月首見下滑,訂單也日益枯竭。
亞洲方面,標普全球的數據顯示,台灣、日本與南韓上月製造業景氣都陷入萎縮,各企業正為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做準備。
台灣3月製造業PMI下滑至49.8,低於前月的51.5,且是2024年3月以來首次跌破榮枯分界,終結連11月擴張,原因是外部需求比預期弱,產量與新訂單僅微幅成長,企業持續精簡人力,並更審慎部署庫存。除訂單成長放緩至一年最慢,客戶議價、企業積極促銷造成產品展開新一波降價,減幅雖有限,卻是去年5月以來首見。不過標普全球指出,展望未來一年前景,台灣製造業依然高度樂觀。
日本3月製造業PMI由49降至48.4,以一年來最快速度放緩,且景氣已連九月下滑;另據日銀短觀報告,第1季大型製造業信心指數降至12,寫一年來最低,並為四個季度以來首次惡化。南韓PMI降至49.1,主因是內需疲弱,且工廠指出原物料價格上漲。
在整體低迷景氣中,中國大陸是少數例外,中國財新/標普全球製造業PMI攀升至51.2,高於2月的50.8,也超過預期,顯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工廠活動正在回升,不過主要是企業趕在美國關稅生效前忙著出貨,分析師預期這種改善只是短暫的,貿易戰可能削弱經濟成長動能。
歐元區狀況略好一些,當地低迷已久的製造業出現初期復甦跡象。據S&P Global與漢堡商業銀行(HCOB),歐元區3月製造業PMI終值為48.6,儘管略低於初估值48.7,但仍相當接近50的榮枯分界。另外該月生產指數從48.9躍升至50.5。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