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可怕!與鄰居起口角…新北男持磚砸頭「徒手挖眼捏爆」 辯:他咬我

林志玲同框安海瑟薇!差8歲看不出 無P圖真實狀態曝光

感謝全中運!家長歡呼貼文「 台南人9天連假啟動」全家出國去

AI來襲無人能敵?比爾蓋茲:曾被認為「科技免疫」的2職業也恐被取代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美聯社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美聯社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近日表示,長年困擾全球的「醫師與教師荒」未來將有望因AI技術解決。他強調,AI未來能提供醫療專業知識,進一步填補人力缺口。

商業內幕報導,比爾蓋茲於17日播出的Podcast節目《People by WTF》中表示,印度與非洲等國家長期面臨醫療人力不足的困境,美國也同樣如此。

根據美國醫學院協會(AAMC)2023年發布的報告,美國到2036年可能將面臨多達8.6萬名專科與基層醫師的短缺。

AAMC勞動力研究部門主任迪爾(Michael Dill)表示,若要確保包括少數族裔、無保險者與偏鄉居民在內的所有人都能獲得平等的醫療服務,美國仍需數十萬名醫師。

此外,隨著人口老化,專精於高齡照護的醫師人數亦在下降。醫療專家們警告,老年病患激增可能引發醫療品質危機。為紓解醫護人員過勞問題,近年來聚焦醫療領域的AI新創公司如Suki、Zephyr AI與Tennr等,已籌得數十億美元資金,並強調其技術可透過自動化帳務處理、筆記紀錄、診斷輔助與病患篩選等功能,有效減輕工作量。

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估計,生成式AI有望為醫療與製藥產業帶來高達3700億美元的生產力成長。

在教育領域,AI同樣扮演越來越關鍵的角色。根據美國教育部2023年數據,86%的K-12公立學校表示,在2023至2024學年面臨教師招聘困難,另有約45%的學校表示人手短缺。

英國倫敦一所中學更於去年啟動試辦計畫,將AI工具如ChatGPT引入課程,協助學生備考。20名學生在一年內以AI協助學習英文、數學、生物與電腦等核心學科。

儘管外界對學生使用AI與作弊風險有所疑慮,但部分教育工作者認為,AI有助於教師節省時間並提升學習效率,特別是在教師人力吃緊的情況下。

除了醫師與教師外,比爾蓋茲也指出,AI與機器人將逐步取代工廠工人、建築工人與飯店清潔人員等需投入大量勞力與時間的工作。他表示:「要做那些事,雙手得非常靈巧。而我們終將達到那樣的水準。」

科技巨頭如輝達(Nvidia)正大舉投資人形機器人,期待未來它們能勝任倉儲揀貨、地板清潔等重複性工作,以降低人力成本並提升效率。

比爾蓋茲認為,未來世界將走向「工作大幅減少」甚至「重新定義工作」的局面。他說:「你可以提早退休,也可以一周只工作幾天。」他進一步表示,人類將需要從哲學層面重新思考:「我們該怎麼分配自己的時間?」

這樣的觀點與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早在1930年的預言不謀而合。凱因斯當時預測,科技進步將使人類每周僅需工作 15小時。然而近一世紀過去,絕大多數人仍維持每周工作約40小時的生活模式。

比爾蓋茲說,「我不需要工作,我是因為覺得有趣才選擇繼續工作。」

教師節 醫師

延伸閱讀

台灣第一人登法國羅浮宮!郭彥甫退演藝圈9年近照曝光

張兆志鬆口認「還愛前妻許允樂」 悲吐離婚內幕

未來每週只工作2天!比爾.蓋茲AI預測:「1職業」不用擔心被取代

別學爸爸! 比爾蓋茲女兒曝 父親希望她完成「一事」

相關新聞

不敢看財經新聞?「財務創傷」的全球焦慮怎麼辦

財務壓力,其實也會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AI來襲無人能敵?比爾蓋茲:曾被認為「科技免疫」的2職業也恐被取代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近日表示,長年困擾全球的「醫師與教師荒」未來將有望因AI技術解決。他強調,AI...

英財相嗆川普「不跟中國往來才是真傻」!表態拒絕美國對中強硬路線

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近日接受電訊報專訪時表示,若為迎合美國總統川普而減少與中國的往來,「將是...

降息不同調 美媒:川普難開除鮑爾

美國總統川普十七日對聯準會(Fed)主席鮑爾表達不滿,認為聯準會降息太慢。川普並稱,若自己要鮑爾下台,那他很快就會下台。...

華爾街大幅下修今年標普500指數預測目標 今年料僅漲2%

華爾街至少有10家大型金融機構過去兩周來陸續下修美股標普500指數今年底的目標,最新的平均目標水位為6,012點,只比去...

美眾院施壓小摩美銀 要求退出寧德時代IPO

美國圍堵中國大陸電動車發展所盯上的最新目標為華爾街,美國聯邦眾議院中國特設委員會已施壓要求摩根大通(小摩)和美國銀行(B...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