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急貶!各國央行既鬆口氣 又備感頭痛

美國貿易決策高度不確定,使資金逃離美元及美國公債,今年來美元指數已下跌逾9%,且分析師預料美元還將繼續走貶。美元急貶固然令全球各國央行得以喘口氣,卻也備感頭痛。
美國銀行(BofA)最新公布的全球基金經理人每月訪調報告指出,61%的受訪經理人預料未來12個月美元將走貶,是近20年來經理人對美元最為悲觀的一次。
日圓、瑞士法郎及歐元等安全貨幣今年來走勢強勁,日圓對美元已升值逾10%,瑞郎及歐元則升值約11%。其他一些非安全貨幣也對美元走強,包括墨西哥披索升值5.5%,加幣升值4%,俄羅斯盧布更猛升逾22%。
分析師指出,大部分央行都樂見美元貶值10-20%。許多新興經濟體都累積龐大的美元負債,因此美元貶值將使這些國家的實質負債減少;而且美元貶值將使各國的進口物價相對便宜,有利於壓低通膨,讓央行有降息的空間,以促進經濟成長。歐洲央行上周便趁機再降息1碼。另外資金若持續流入瑞士,瑞士央行可能採取激烈行動以壓低瑞郎。
但一些新興貨幣卻不升反貶,4月初越南盾及印尼盾對美元匯率都曾創歷史新低,上周土耳其里拉也創新低;大陸人民幣一度貶到近兩周來低點,之後才止貶回升。
貨幣貶值固然是亞洲新興經濟體用來因應川普關稅的可能作法之一,但各國也面臨高通膨、高負債及資金外逃風險,使央行必須審慎處理。再者,美國政府可能認為新興貨幣貶值是一種貿易手段,因而採取報復行動。
惠譽信評機構主管馬斯卡泰利表示,新興經濟體可能不願降息,因為這會使國內借入美元債的家庭與企業負擔更重;降息也會使各國與美國的利率差距擴大,引發資金外逃。他預料印尼央行不會大幅降息,但南韓及印度可能有降息空間。
分析家指出,各國是否有貶值的條件,受到本身外匯存底規模、外債部位、貿易收支,以及輸入性通膨敏感度的影響。出外匯存底充裕,外債負債較輕的出口導向國家,有較大的貶值空間,但仍須審慎為之。
與美國之間的貿易談判,也是重點之一。亞洲國家若能透過談判使美國降低關稅,則讓本國貨幣貶值的可能性將下降。但若貿易緊張持續居高,各國央行將允許本國貨幣貶值。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