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成立主權基金 央行前總裁彭淮南、現任楊金龍「三大立場」始終如一

行動支付盛行、ATM將走入歷史?大陸5年消失30萬台只剩80萬台

FT:蘋果巨額投資幫助中科技業茁壯 反成危險「依賴」

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左)經常到中國,圖為今年3月庫克到北京參加活動。(美聯社)
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左)經常到中國,圖為今年3月庫克到北京參加活動。(美聯社)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記者麥基(Patrick McGee)新書「蘋果在中國」(Apple in China)揭示蘋果(Apple)如何發展為設計與製造巨頭,並危險地「依賴」其在中國建立獲利豐厚的合作關係與供應鏈網路。

過去20年,在喬布斯(Steve Jobs)和庫克(Tim Cook)的領導下,蘋果在中國市場投入數千億元,麥基認為,這足以構成特別的「地緣政治事件」,如同柏林圍牆倒下,但這是持續多年的事件,隱藏於嚴格的保密協議及審查嚴格的媒體環境之下。

蘋果的投資促使中國的科技產業日益強大,如同麥基所說,蘋果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薄弱法治和龐大經濟規模的同時,意外地促成其國家建設。

蘋果不僅外包其設備製造,該公司與中國的合作關係複雜且不斷持續,蘋果派出大批工程師、設計師、經理和其他員工,與中國合作夥伴「共同研發」新的生產程序,在中國創造500萬個就業機會。

「蘋果在中國」指出蘋果如何被廉價勞動力與巨大消費市場的誘惑「俘虜」,甘於順應中國的政治風向。

在庫克的帶領下,蘋果也許已經穩固其供應鏈及生產流程,但同時也發產出政治活動,庫克經常拜訪中國領導人。蘋果還做出讓步,例如移除應用程式商店的VPN應用程式,並在中國儲存顧客數據,庫克表示參與這些市場有其價值,但批評者認為,庫克正被中國利用。

透過投入資金、建立產能和轉移知識與專業技能,蘋果在中國的投資幫助培養了其未來的競爭對手。

麥基指出,華為的崛起令蘋果意外,但蘋果也受益於政治關係,比如川普第一任期期間實施一連串制裁,一度打擊華為迅速發展的智慧型手機產業。

2019年庫克帶川普參觀德州的一間工廠,該工廠被視為蘋果回歸美國製造的典範。

麥基指出,這次參觀有些荒謬,川普在推特宣稱他說服蘋果開設這間工廠,但該工廠多年來負責製造蘋果的次要產品Mac Pros。

起初這家德州工廠為製造程序中產生的錯誤所苦,最終他們得請來中國的工程師支援。麥基寫到:「十多年來派遣其頂尖工程師到中國,訓練員工如何製造蘋果品質的產品,蘋果竟需要請來中國工程師到美國完成項目。」

相關新聞

善用過剩電力…巴基斯坦先分配2000MW電力 鎖定比特幣挖礦、AI資料中心

巴基斯坦計劃將過剩電力用於比特幣(Bitcoin)挖礦及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該國財政部今天宣布,這項全國計畫第一階...

風暴預警?川普宣布上周為世界貿易周 將加強對抗貿易不公

白宮24日發布美國總統川普的文告,宣布5月18-24日為「世界貿易周」,並宣示他將加碼打擊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並致力於讓就...

Nvidia為中國客製陽春版AI晶片 不用台積電先進封裝技術 6月量產 售價砍半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輝達(Nvidia)將為中國推出一款全新的陽春款人工智慧(AI)晶片,價格遠低於剛受管制的H20晶...

FT:蘋果巨額投資幫助中科技業茁壯 反成危險「依賴」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記者麥基(Patrick McGee)新書「蘋果在中國」(Apple in C...

不是黃金! 華爾街曝「這金屬」有望迎來超級牛市

美國關稅政策引發市場動盪,根據紐約投資公司Goehring & Rozencwajg最新報告指出,鉑族金屬(PGM,包括釕、銠、鈀、鋨、銥與鉑)有望結束長達16年的低迷行情,進入新一輪的多頭週期。事實上,鉑族金屬長期應用於內燃機車輛的排放處理設備,近年因電動車興起一度被市場邊緣化,但現在受到需求升、供應降、庫存低等激勵,有望迎來超級牛市。

技職產學合作熱席捲美國 企業搶高中生端出百萬年薪

還在念高中,就被以折合台幣百萬元的年薪招攬?隨著藍領嬰兒潮世代邁入退休,美國企業正搶著進駐校園、鎖定下一代技職人才。他們開出的工作不僅足以養家活口,還不用背負沉重學貸,讓學生能透過產學合作一邊實習累積工作經驗,一邊修學分。技職教育的吸引力,似乎正撼動「全民上大學」的主流觀念。本文帶您走進校園,一睹這場白熱化的人才爭奪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