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見頂警訊?量化交易員狂作多、傳統基金卻縮手

談到股票投資,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德銀策略師薩特(Parag Thatte)發現,在美股市場,量化交易員與傳統基金經理人之間看法分歧,有如人機對立: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量化交易員對美股的樂觀程度遠遠超過人類操盤手。
這兩類投資人原本就依據不同的指標形成判斷:量化團隊採用系統化策略,主要追蹤動能指標與波動訊號;而自由裁量型基金經理人則是根據經濟和企業獲利的趨勢來決策。兩者對市場看法不同本屬正常。
但薩特指出,出現巨大分歧還是很罕見。而且,歷史經驗顯示,這種分歧情況通常不會持續太久。
他說,「傳統基金經理人在等待某些變數明朗化,無論是下半年經濟成長放緩,或是關稅引發通膨飆升。隨著數據陸續出爐,若市場因成長疑慮出現了拋售,將驗證他們的擔憂,反之,若經濟展現韌性,他們很可能加碼股票部位。」
華爾街充斥各種預測,但沒有人能確知川普政府貿易政策和聯準會利率決策的走向。
截至8月1日當周,由於全球貿易、企業獲利與經濟成長的不確定性揮之不去,專業資水已將股票曝險由中性下調至略微低配。
面對標普500指數頻創新高,Buffalo Bayou Commodities總經交易主管蒙坎姆(Frank Monkam)直言:「沒人想在歷史高點買入昂貴股票,反而在市場回調,當成進場契機。」
追逐動能
趨勢追蹤的量化基金在今年春季大幅減碼後,隨著標普500指數自4月低點強彈近30%,重新進入買超模式。截至8月1日當周,系統化交易策略的多頭頭寸已達2020年1月以來最高。
這種分歧反映市場陷入技術面與基本面的拉鋸戰,標普500指數在7月經歷過兩年來最長平穩期後,陷入窄幅震盪的格局。
有「恐慌指數」之稱的Cboe波動率指數(VIX)上周五收於15.15,接近2月以來最低。衡量波動率波動程度的VVIX指數在過去四周內第三次下跌。
但另類投資公司Cohalo管理合夥人洛德(Colton Loder)警告:「橡皮筋拉到極限終會斷裂。市場出現均值回歸式拋售的風險持續升高。」
這種由程式交易驅動的集體行為其實周期性地出現。例如,2023年初,量化基金在標普500指數2022年重挫19%後大舉抄底,直到3月地區銀行危機引爆市場波動。2019年底,美中貿易談判有所突破,也激勵量化基金力推動美股創新高。
薩特預估,這次的人機分歧現象可能僅持續數周而非數個月。他認為,如果主觀投資人因經濟成長疲軟或企業獲利下滑而拋售持股、推高市場波動,程式交易策略很可能跟進減倉。
此外,Citadel Securities的魯布納(Scott Rubner)指出,量化基金將可能在9月之前就將美股持倉加到滿水位,這將使他們在市場回調時格外脆弱。。
CTA風險
洛德分析,依系統化基金的運作邏輯,拋售潮可能始於商品交易顧問(CTA),他們會率先調整極端配置。這會增加股市急速反轉的風險,但要推升波動性必須有人持續大幅拋售。
CTA目前持有大約500億美元美股多頭部位,處於歷史第92百分位的極端水準。瑞銀集團股票衍生品研究主管格里納科夫(Maxwell Grinacoff)說,短期不會引發大幅拋售,但如果標普500指數跌破6,100點,較上周五收盤下跌約4.5%,會觸發CTA系統性減碼。
格里納科夫說,「市場已有見頂跡象,短期內股價上漲空間可能已耗盡。」但這並非全面看空的訊號。洛德補充,任何系統性拋售引發的回調,反而可能吸引錯過今年漲勢的主觀投資人「逢低買進」,這有助於在下跌時提供支撐,從而緩解跌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