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Makiyo頭七直奔大S家悼念 曝小S目前狀態

成功減重5公斤,但減掉的是肌肉還是脂肪?醫:觀察身體1處

獨/高雄3死分屍案「死亡筆記」還有第5人 恐怖筆記全曝光!

新加坡研究團隊發現蝙蝠軟蜱 籲注意傳播病毒風險

新加坡與海外研究員共組的跨國團隊在新加坡10種蝙蝠身上發現2種軟蜱。蝙蝠示意圖。圖/Unsplash
新加坡與海外研究員共組的跨國團隊在新加坡10種蝙蝠身上發現2種軟蜱。蝙蝠示意圖。圖/Unsplash

新加坡與海外研究員共組的跨國團隊在新加坡10種蝙蝠身上發現2種軟蜱。專家指出,蝙蝠身上的軟蜱等寄生蟲往往僅以蝙蝠為宿主,尚無證據顯示這些軟蜱會叮咬人類,但若遭叮咬可能引發疼痛、發熱病症,不可忽視傳播病毒風險。

蜱是一種寄生性生物,可能寄生於哺乳類、鳥類、爬蟲類等動物。這次在蝙蝠身上發現的類型,尚無證據顯示會叮咬人類,然而,近年蜱蟲構成的疾病傳播風險受到關注。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2011年至2020年間,由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Duke-NUSMedical School)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新加坡11個地點鋪設霧網等陷阱暫時困住蝙蝠,以便對蝙蝠身上的寄生蟲進行採樣與分析。

蝙蝠是夜行性動物,研究員只能在入夜時進行工作,一般在傍晚6時開始設網,到了午夜才完成樣本收集。研究員全程需要全副武裝,佩戴防護設備以免感染潛在病原體。

報導指出,樣本帶回實驗室後的分析工作相當耗時,透過顯微鏡才能確定蜱蟲的種類。而新加坡已知有大約25種蝙蝠,跨國研究團隊捕捉到的蝙蝠,包括長舌果蝠(Eonycteris spelaea)、短耳犬蝠(Cynopterus brachyotis),以及短吻果蝠(Penthetorlucasi)。根據研究團隊日前發表的報告,在10種蝙蝠身上發現2種軟蜱,為Ornithodoros batuensis 和 Argaspusillus,前者是首次在新加坡發現。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專家劉虹妏受訪表示,軟蜱有傳播病毒的風險,也曾有寄生在人類身上的案例,全球的蜱蟲監測工作近年持續加快,新加坡對軟蜱的研究不足,應投入更多資源以瞭解蜱蟲的生物多樣性與分布情況,以及其在複製和傳播病原體所扮演的角色,瞭解這類寄生蟲對公衛構成什麼樣的威脅非常重要。

不過,報導指出,蝙蝠身上的軟蜱等寄生蟲往往僅以蝙蝠為宿主,並只出現在蝙蝠棲息地周圍,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這些軟蜱會叮咬人類。劉虹妏表示,只要人類不打擾蝙蝠的棲息地,應該就不用擔憂會有任何健康風險。

寄生蟲 新加坡 蝙蝠

延伸閱讀

桌球/首搭林昀儒就奪大滿貫賽男雙亞軍 高承睿:很開心

桌球/林昀儒、高承睿大滿貫新加坡站摘銀 創最佳成績

桌球/對戰林詩棟吞6連敗 林昀儒無緣新加坡大滿貫四強

桌球/WTT新加坡大滿貫賽 鄭怡靜搭李昱諄女雙4強止步

相關新聞

日本埼玉天坑救援遇3大障礙 當局放棄坑內搜救

日本埼玉縣八潮市一處路口1月28日出現「天坑」造成卡車掉落,相關單位近2週來面臨3大障礙,導致搜救失聯駕駛並不順利,因此...

新加坡研究團隊發現蝙蝠軟蜱 籲注意傳播病毒風險

新加坡與海外研究員共組的跨國團隊在新加坡10種蝙蝠身上發現2種軟蜱。專家指出,蝙蝠身上的軟蜱等寄生蟲往往僅以蝙蝠為宿主,...

星期人物/魯比歐與川普化敵為友 態度丕變藏何盤算?

美國總統川普二進宮的歷程讓世人嘖嘖稱奇,就職當天第一位通過國會任命的國務卿魯比歐,與川普化敵為友的過程更讓外界跌破眼鏡。川普四處結怨,得理無理都不饒人,魯比歐竟能與他大和解,驗證「交易的藝術」,究竟有何能耐?

健康來得及/社群瘋傳運動方法 醫學專家盤點6種最不推

社群媒體流傳的健身法經常充斥錯誤或不切實際的承諾。美國麻省總醫院生活醫學計畫主任科曼德(Amy Comander)就表示,沒有任何單一運動能讓你擁有六塊腹肌。醫學與健身專家盤點他們最不樂見的6種健身趨勢,其中竟然包括流行的Zone 2訓練與75 Hard挑戰。來看看他們解釋不推薦的理由,以及分享了哪些替代之道。

火車站「擴音講電話」遭罰近7000元 法國男不服要找律師申訴

法國一名男子日前在火車站用手機講電話時開了擴音,因此被罰款200歐元(折合新台幣約6786元),決定聘請律師表示異議。不...

寒流發威…南韓近一周直探零下氣溫 首爾體感溫度剩零下18度

韓國全境受到寒流侵襲,連續近一週維持零下氣溫,加上白天風力強勁,首爾市今天體感溫度降至攝氏零下18.2度,明早最低氣溫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