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男闖平交道遭撞「身體斷兩截」慘死 鐵公路交通中斷

美股早盤兩樣情!標普500走揚、道瓊重挫逾400點 台積ADR一度漲3.8%

懷疑弟弟是兒子!男子自10歲遭母性侵 驗DNA確定關係爭取監護權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美國發生母親性侵10歲兒子案!有1名26歲男子指稱10歲時開始遭母親性侵多年,到16歲時他才敢投訴母親的惡行,希望不要再受凌辱,其母後來認罪,被判入獄20年。近來男子透露擔心年齡相差11歲的弟弟,有可能其實是他的兒子,正等待進行DNA測試結果。

男子遭母親長期性侵

現年已26歲的吉福德(Logan Gifford),居於拉斯維加斯。他在1998年出生,至2008年開始,遭現年46歲母親多琳(Doreene Gifford)長期性侵,他終在2015年向其他人披露此事,母親的惡行始被揭發,母親被捕後認罪,因意圖性侵及非禮未滿14歲人士等罪,被判入獄20年,並且登記為性犯罪者。

吉福德的童年在受毒品影響的家庭長大,他表示,「看看我留下的爛攤子,這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可是當時時我還是個小孩,現在我覺得自己有責任要收拾殘局,往事仍困擾着我,我有義務去搞清楚弟弟的親生父親是誰」。

懷疑弟弟是兒子 待驗DNA確定

吉福德是大兒子,他有3名弟弟,甚至懷疑年齡相差11年、最年幼的弟弟是自己兒子,因此透過律師申請進行親子鑑定,現正等候檢驗結果。吉福德指即使鑑定結果出來2人並非父子,由於弟弟有認知功能障礙等疾病,他會盡力負起責任,爭取弟弟的監護權,希望讓弟弟過回正常生活。

多琳在去年7月獲得假釋,又因違反假釋條件,透過其他人與受害者接觸,於今年1月被捕,她否認吉福德的弟弟同時也是其兒子的指控,願意接受親子鑑定。

延伸閱讀:

13歲童工偷朱古力被虐殺!僱主夫婦被捕 揭悲慘身世惹社會關注

4孩之父遭同志情侶性侵虐殺!法醫:若清醒極痛苦 伴侶傷心受訪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延伸閱讀

法國狼醫性侵案:300男女兒童受害,法規如何追討正義、防堵犯罪?

相關新聞

大阪世博開幕 84展館亮相

二○二五年世界博覽會昨天上午在日本大阪市的夢洲會場開幕,展期至十月十三日。開幕前會場就出現排隊人潮,估計首日進場人數將超...

納粹反共錯了嗎?極權歷史符號表達政治不滿

當一個象徵極權、迫害與種族滅絕的符號,在民主社會被用來表達對不同政治立場的不滿時,作為民主社會的公民應該如何理解這樣的表達方式?而這樣的行為背後,又反映了什麼樣的歷史記憶問題?

顛覆世界史的蒙古:元代中國走向國際的「歐亞大交流時代」

對於蒙古作為超廣域世界帝國的一部分來支配,面積超過現在中華地區全境的亞洲東方的時代,若以傳統中國方式來稱之,則為元代中國的時代,對此我們該如何看待?有關這個提問,有許多的立場、看法或是觀點,因人而異。直到稍早之前,元代的中國,換句話說就是蒙古統治下的中華地區,都被視作是文化蒙昧或受到壓抑的時代。藝術也好、文學也好,人們總說,所有中華傳統的文化和精華,其健全的成長和發展、成熟,皆在「異民族」、「征服者」蒙古的統治下受到壓抑和扭曲。或者,毋寧說將統治者蒙古視作文化程度低劣的「野蠻人」,或是極度凶暴的「惡政者」,乃一常識。

音樂中的歐洲中心主義:《杜蘭朵公主》仍在演出「野蠻東方」?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最後一部歌劇《杜蘭朵公主》無疑是歌劇院舞台上最頻繁被演出的劇目之一,其中的詠嘆調〈無人能睡〉(Nessun dorma,義大利文的直譯比較接近〈無人能睡〉,台灣讀者熟悉的〈公主徹夜未眠〉是比較浪漫化的翻譯。但究其脈絡,其劇情並不是公主因「愛」徹夜失眠,而更傾向是為了莫名的「仇恨」,下令全城人民不准入睡,因此本文採用去浪漫化的譯名〈無人能睡〉。)更可謂是最膾炙人口的旋律之一。

音樂中固化的歐洲中心主義:仍在演出「野蠻東方」的《杜蘭朵公主》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最後一部歌劇《杜蘭朵公主》無疑是歌劇院舞台上最頻繁被演出的劇目之一,其中的詠嘆調〈無人能睡〉(見註解)更可謂是最膾炙人口的旋律之一。但若細究其劇情與背景設定,《杜蘭朵公主》卻明顯充斥著許多狗血又不合理的地方,也呈現著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歐洲對中國的「東方主義式想像」,意即以片面的資訊將所謂的「東方」,乃至於其他「非西方」世界想像成一個古老、神秘,且不隨歷史進程改變而演進的一個沒有歷史的群體。

大屠殺後的孩子們:集中營倖存者如何平安長大?

歷史學家 Rebecca Clifford 在 「倖存者:大屠殺後孩子們的生活」 一書中指出,許多集中營倖存的孩子在成年後仍然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折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