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男闖平交道遭撞「身體斷兩截」慘死 鐵公路交通中斷

美股早盤兩樣情!標普500走揚、道瓊重挫逾400點 台積ADR一度漲3.8%

2025年3月全球氣溫歷史高點徘徊 歐洲創新高

全球今年3月氣溫在歷史高點徘徊。中央社
全球今年3月氣溫在歷史高點徘徊。中央社

歐洲聯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今天表示,全球今年3月氣溫在歷史高點徘徊,延續超乎科學家預期的異常高溫情況;歐洲則是歷經有紀錄以來最熱的3月。

法新社報導,歐洲是暖化最快的大陸,「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表示,對歐洲來說,今年3月是歷來最熱的3月,且各地降雨極端情況增加。

科學家警告,全球就算只暖化一點點,都會使得熱浪、暴雨和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更加頻繁、更加嚴重。

「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說,歐洲3月氣溫比2014年3月最熱紀錄高出攝氏0.26度。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的「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副主任勃吉斯(Samantha Burgess)說,這也是整個歐洲大陸「降雨極端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1個月」。

勃吉斯說,歐洲部分地區歷經約半個世紀以來「最乾燥的3月,其他地區則是最潮溼的3月」。

至於其他地方的3月情況,科學家說,氣候變遷加劇中亞地區的極端熱浪,並引發極端降雨等情況,導致阿根廷豪雨成災,奪走16條人命。

與此同時,根據「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資料,全球今年3月是有紀錄以來第2熱的3月;自2023年7月以來,全球氣溫幾乎連續創紀錄或接近破紀錄,幾乎每個月都比工業革命前高出至少攝氏1.5度。

全球3月氣溫比工業革命前水準高出攝氏1.6度,異常現象持續存在,科學家仍在試圖充分解釋這種情況。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of London)葛拉漢氣候變遷和環境研究所(Grantham Institute for Climate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氣候科學家奧托(Friederike Otto)說:「我們的氣溫仍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1.6度,確實不尋常。」

她告訴法新社:「我們正深陷人類造成的氣候變遷情況。」

氣候變遷 氣溫 科學家 高溫

延伸閱讀

BCL/東亞區資格賽 伯朗拿24分率領航猿2連勝

PLG/艾賽亞、喬迪狂砍72分 鋼鐵人愚人節奪賽季第2勝

亞洲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 將面臨美對等關稅的考驗

PLG/盧峻翔缺陣領航猿仍退獵鷹 林子洧12分創新高


相關新聞

大阪世博開幕 84展館亮相

二○二五年世界博覽會昨天上午在日本大阪市的夢洲會場開幕,展期至十月十三日。開幕前會場就出現排隊人潮,估計首日進場人數將超...

納粹反共錯了嗎?極權歷史符號表達政治不滿

當一個象徵極權、迫害與種族滅絕的符號,在民主社會被用來表達對不同政治立場的不滿時,作為民主社會的公民應該如何理解這樣的表達方式?而這樣的行為背後,又反映了什麼樣的歷史記憶問題?

顛覆世界史的蒙古:元代中國走向國際的「歐亞大交流時代」

對於蒙古作為超廣域世界帝國的一部分來支配,面積超過現在中華地區全境的亞洲東方的時代,若以傳統中國方式來稱之,則為元代中國的時代,對此我們該如何看待?有關這個提問,有許多的立場、看法或是觀點,因人而異。直到稍早之前,元代的中國,換句話說就是蒙古統治下的中華地區,都被視作是文化蒙昧或受到壓抑的時代。藝術也好、文學也好,人們總說,所有中華傳統的文化和精華,其健全的成長和發展、成熟,皆在「異民族」、「征服者」蒙古的統治下受到壓抑和扭曲。或者,毋寧說將統治者蒙古視作文化程度低劣的「野蠻人」,或是極度凶暴的「惡政者」,乃一常識。

音樂中的歐洲中心主義:《杜蘭朵公主》仍在演出「野蠻東方」?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最後一部歌劇《杜蘭朵公主》無疑是歌劇院舞台上最頻繁被演出的劇目之一,其中的詠嘆調〈無人能睡〉(Nessun dorma,義大利文的直譯比較接近〈無人能睡〉,台灣讀者熟悉的〈公主徹夜未眠〉是比較浪漫化的翻譯。但究其脈絡,其劇情並不是公主因「愛」徹夜失眠,而更傾向是為了莫名的「仇恨」,下令全城人民不准入睡,因此本文採用去浪漫化的譯名〈無人能睡〉。)更可謂是最膾炙人口的旋律之一。

音樂中固化的歐洲中心主義:仍在演出「野蠻東方」的《杜蘭朵公主》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最後一部歌劇《杜蘭朵公主》無疑是歌劇院舞台上最頻繁被演出的劇目之一,其中的詠嘆調〈無人能睡〉(見註解)更可謂是最膾炙人口的旋律之一。但若細究其劇情與背景設定,《杜蘭朵公主》卻明顯充斥著許多狗血又不合理的地方,也呈現著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歐洲對中國的「東方主義式想像」,意即以片面的資訊將所謂的「東方」,乃至於其他「非西方」世界想像成一個古老、神秘,且不隨歷史進程改變而演進的一個沒有歷史的群體。

大屠殺後的孩子們:集中營倖存者如何平安長大?

歷史學家 Rebecca Clifford 在 「倖存者:大屠殺後孩子們的生活」 一書中指出,許多集中營倖存的孩子在成年後仍然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折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