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好服務佳…8旬婦月花4萬住進銀髮住宅 待2月逃離痛哭:沒活著的意義

隨著人口結構的高齡化,許多國家都在致力提供長輩更好的照護環境,但相較於完善的設施,許多高齡者反而更渴望有溫度的生活。日本一位80歲的婆婆在去年12月入住提供基本服務的銀髮住宅,雖然工作人員態度友善、居住環境也很舒適,但機構內過度規律的生活反而讓她產生壓力,無法忍受的她在待了2個月後,便逃跑似地搬離了。
據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今年80歲的佐藤喜代(化名),過去長年獨居於神奈川縣一處公寓,去年12月,在52歲的女兒圭子(化名)的建議下,搬進了一所專門服務長者的住宅,然而在入住不久後,她便近乎哽咽地向圭子哭訴,「我不要再回到那裡了」。
現為上班族的圭子與丈夫、女兒居住在東京,在考量若要兼顧工作及照護母親,壓力將會不堪負荷後,決定讓喜代入住銀髮住宅,該住宅1個月須繳納18萬日圓(約新台幣4.1萬元)的費用,其中包含房租、伙食費及基本服務費,對他們來說,這是個既不會造成經濟負擔,還能讓全家人放心的選項。
然而入住僅2個月後,喜代突然在某天早上搭乘計程車,逃跑似地回到女兒圭子的家中。談及剛入住時的感受,喜代表示,「一開始真的覺得這裡很不錯,工作人員親切,房間也乾淨整潔」,然而時間一久,她對這樣的生活逐漸感到窒息。
「怎麼說呢……我開始看不到活下去的意義了」,喜代並非對機構的照護品質有何不滿,而是因為內心深層有聲音在吶喊。入住銀髮住宅後,她不能再從事摯愛的園藝,也無法自由外出購物,日子失去了樂趣,「規律的生活」對她來說,反而成為一種壓力。
專家指出,提供服務的銀髮住宅近年來受到高度關注。截至2025年,日本全國約有28萬戶此類設施,其無障礙設計、24小時看護體系以及生活支援服務,對許多家庭來說都極具吸引力。
然而需特別強調的是,服務型銀髮住宅並非照護機構,入住者需要滿足生活可自理、或僅需輕度支援的條件。儘管設施具有基本關照與問候服務,但入住者的日常生活仍會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如固定的用餐時間、打掃與洗衣規定、設施內人際互動等,這些都與原本的自由生活產生落差。
「早上7點半前沒到餐廳就吃不到早餐了,那麼早我真的沒辦法」,喜代表示,這些看似瑣碎的規定,都一點一點消磨了她對生活的熱情,「那天我之所以選擇離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吃到早餐」。
專家表示,與上述案例相似的情況屢見不鮮,許多人原本認為能用金錢換來安心,最後卻成了後悔的開端。至於如何避免這樣的錯誤重演?專家指出,比起機構提供的服務是否便利,長輩的感受才是首要考量;其次,掌握機構的收費模式,並根據自身預算挑選符合需求的服務也很重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