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日式飯糰店被砸 律師願以3.3萬出租30坪店面「搬來台北吧」

台股收19,106點下跌288點 台積電收835元下跌15元

大阪世博入場突破50萬人 比2005年愛知世博快一週

2025年世界博覽會主辦單位萬博協會19日宣布,13日開幕的大阪世博在18日開幕第6天,總入場人數已經突破50萬人。相較於2005年的「愛.地球博」在開幕第2週才突破50萬人,這次參加民眾顯然更加踴躍。圖/中央社
2025年世界博覽會主辦單位萬博協會19日宣布,13日開幕的大阪世博在18日開幕第6天,總入場人數已經突破50萬人。相較於2005年的「愛.地球博」在開幕第2週才突破50萬人,這次參加民眾顯然更加踴躍。圖/中央社

2025年世界博覽會主辦單位萬博協會今天宣布,13日開幕的大阪世博在18日開幕第6天,總入場人數已經突破50萬人。相較2005年的「愛.地球博」在開幕第2週才突破50萬人,這次參加民眾顯然更加踴躍。

大阪世博開幕後迎來第一個週末,上午9時開放入場前已經大排長龍。由於從大阪地鐵夢洲站出來的東門入口排隊處沒有遮蔽物,在烈日下,許多民眾撐起陽傘。大阪今天最高溫達到攝氏27度,主辦單位呼籲民眾攜帶陽傘並注意補充水分。

此外,根據世博營運單位「日本國際博覽會協會」(簡稱萬博協會)今天宣布,昨天18日入場人數為9萬1000人,從13日至18日6天共有51萬3000人入場,其中約有10萬人為相關工作人員。

之所以把工作人員也計算為「來場者人數」,萬博協會表示,這是為了體現「共同打造世博」的理念。

根據萬博協會的資料,2005年在愛知縣舉辦的「愛.地球博」開幕第2週才突破50萬人,因此在第6天就達到50萬人的大阪世博顯然參觀更加踴躍。

2005年「愛.地球博」在開幕第60天突破500萬人、第102天突破1000萬人,整個展期共吸引約2200萬人入場。

大阪世博截至目前為止的6天入場人數,分別為13日開幕日14萬1000人,接著依序為14日6萬8000人、15日6萬2000人、16日7萬1000人、17日8萬人、18日9萬1000人。

來到世博會場的參觀民眾,第一件事都是和吉祥物「脈脈」合影打卡。會場的「脈脈」塑像前,每天都有大批遊客排隊拍照,相關周邊商品也大受歡迎。

儘管這個紅藍相間的吉祥物剛推出時被批評為「外型獵奇」,但現在已經成為世博不可或缺的門面角色。

到大阪世博會場的參觀民眾,第一件事都是和吉祥物「脈脈」合影打卡。儘管這個紅藍相間的吉祥物剛推出時被批評為「外型獵奇」,但現在已經成為世博不可或缺的門面角色。圖為車站內為大阪世博宣傳的「脈脈」。圖/中央社
到大阪世博會場的參觀民眾,第一件事都是和吉祥物「脈脈」合影打卡。儘管這個紅藍相間的吉祥物剛推出時被批評為「外型獵奇」,但現在已經成為世博不可或缺的門面角色。圖為車站內為大阪世博宣傳的「脈脈」。圖/中央社

世博 大阪 日本 萬博

延伸閱讀

拓神戶航線 攻世博商機

整理包/大阪萬博現金無用!半年展期必看亮點、購票方式、特殊規定 完整攻略一次看 

建造出問題?世博大屋頂環遭疑「歪歪的」 主辦單位發聲解釋

大阪世博公共藝術計畫 台灣代表賴純純獻希望之花

相關新聞

見證文藝復興天才的男人!寫下藝術史的瓦薩里是誰?

這部書系統蒐集了自 13 世紀末至瓦薩里當代共一百多位藝術家的生平與作品,並以時間順序構成敘事結構,是歐洲第一部流傳至今、具有規模與史觀的藝術家列傳。

全球智商台灣排第2!和冠軍只差0.01 美國竟不在前10名榜單

專門統計全球社會人文資訊的「unimaps.world」近期發布「2025全球國家智商排名」,根據統計結果,台灣IQ以106.47奪下第2名,僅以0.01的差距輸給日本,美國則不在前10名。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義大利首座「性愛探監室」啟用!限時2小時、不得鎖門

義大利首座專為囚犯設立的「性愛房」18日於中部恩伯利亞地區(Umbria)的特尼監獄(Terni)正式啟用,受刑人有權與...

人夫投資失利怒殺孕妻和4歲女兒 躲1周後放火燒屍還想求特赦

無論面對任何困境,都不能傷害他人!新加坡於2017年發生2屍3命倫常謀殺案,當地1名人夫因賭博投資失利而陷財困,為了不支付學費而不容許4歲女兒上學,懷有6個月身孕的妻子不滿,雙方發生爭執,丈夫先用毛巾

不是藍也不是綠?美科學家解鎖新顏色 只有雷射才看得到

人類在地球上行走數十萬年,自認已見過所有顏色,但一項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實驗,卻挑戰了這項認知,一組研究團隊宣稱...

日本觀測:北極冬季海冰面積 創46年來新低

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國立極地研究所聯合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機構在3月觀測到的今年北極海冰最大面積為1379萬平方...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