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星夜」旁被公牛追 法國亞爾鬥牛節仍受爭議

法國亞爾於18日至21日復活節連假期間,舉行第60屆「鬥牛節」,首日傍晚封街釋放公牛,讓民眾參與奔牛活動,地點在畫家梵谷筆下「隆河上的星夜」場景旁。4天活動包含備受爭議的鬥牛賽,以及街頭音樂與佛朗明哥舞等,吸引30萬人潮,創造當地收益約1200萬歐元(約台幣4.5億元)。
南法城市亞爾(Arles)風景優美,位於隆河流至地中海前所形成的「嘉馬格濕地」(Camargue)上,當地自然資源以鹽田、稻米、白馬、黑色公牛聞名。1888年,荷蘭畫家梵谷在此居住15個月,創作逾300幅油畫,其中包含著名的「隆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ône),多年來吸引國際旅客至現場感受當年氛圍。
2025年4月18日,亞爾鬥牛節首日傍晚8點,主辦單位暫時封閉「隆河上的星夜」場景旁的環河道路,架設柵欄與防撞木板,舉辦街頭奔牛活動(Encierro),輪流釋放15頭已被卸除尖角的公牛,在柵欄內奔跑,面對人類的挑釁。
街頭奔牛過程約1小時,吸引大批民眾圍觀。欲參與者可進入柵欄內,正面迎擊將朝自己奔來的公牛,亦可在關鍵時刻躲回柵欄外,由於柵欄寬度僅容一個側面人身通過,公牛無法穿越,參與者得以避免被攻擊的風險。現場安排警力防止酒醉者入場,並有醫護人員待命以保障安全。該日參與奔跑的牛隻無傷亡,全數平安離場。
除了街頭奔牛,以及僅由專業人士參與,不造成動物傷亡的「嘉馬格奔牛」(Course Camarguaise)外,亞爾鬥牛節仍保留傳統的「鬥牛賽」,並邀請國際知名鬥牛士登場,使其成為備受爭議的節慶焦點。
根據法國民調與市調研究公司(Ifop)於2022年的調查,74%的法國人贊成禁止鬥牛。
亞爾市政府負責節慶與安全業務的格黑詠(MandyGraillon)接受法國廣播電台(Radio France)訪問時指出,這項民調的對象大多並未在「鬥牛文化」中成長。她解釋,對「嘉馬格濕地」居民來說,這是他們與公牛長久以來的故事。
格黑詠強調:「沒有鬥牛賽的鬥牛節,是沒有靈魂的。請讓亞爾鬥牛節保有它的自由。」
「反鬥牛聯盟」(No Corrida)在鬥牛節期間到現場抗議,設立請願攤位,呼籲停止鬥牛活動。他們向「普羅旺斯報」(La Provence)表示:「本週末將有24頭公牛和12頭小公牛在鬥牛賽中被殺害」。
聯盟主要成員艾里茲曼迪(Dominique Arizmendi)指出,「鬥牛界是一個封閉的圈子,但他們在經濟上互相支持」。她解釋,無論鬥牛迷怎麼說,鬥牛賽在今日已不再流行,觀眾數量正明顯減少。根據「反鬥牛聯盟」調查發現,即使住在鬥牛區的法國人,也並非人人支持或實際觀看鬥牛賽,反而多參加由鬥牛賽所延伸出的藝文活動。
根據法國電視3台(France3)報導,2025年亞爾鬥牛節吸引約30萬觀光人潮,是當地人口的6倍,主要來自法國其他地區與國際觀光客,為亞爾帶來約1200萬歐元(約台幣4.5億元)的收益。
亞爾鬥牛節(Féria de Pâques)直譯為「復活節嘉年華」,始於1965年,由時任市長普利(Pierre Pouly)為結合復活節與傳統鬥牛文化所創。根據亞爾旅遊局與鬥牛節官方資料,普利曾是首位在西班牙與美國獲獎的法國鬥牛士,擔任市長後,不僅掌管亞爾競技場,並融合西班牙鬥牛與嘉馬格奔牛的特色創辦鬥牛節,迄今邁入第60屆。
亞爾鬥牛節由地方政府與南法大區支持,亞爾市長德卡洛利斯(Patrick de Carolis)出席開幕儀式。除了鬥牛節主活動外,亞爾市政府自4月起亦規劃多場對兒童的鬥牛文化活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