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也中招!70歲學者誤信網路投資 2200萬元瞬間蒸發

根據日媒「東北放送」報導,宮城縣仙台市一名70多歲的大學教授,因在社群平台上誤信投資資訊,遭詐騙集團以「能購買非公開股票」為由,誘騙下載假投資App並分五次匯款,損失金額高達約2200萬日圓(約新台幣470萬元)。警方正以「網路社群投資詐騙」方向調查。
事件發生於2024年11月,這名教授在網路社群上瀏覽投資相關貼文後,加入一個以股票交易為主題的聊天群組。群內有一名冒充女性的詐騙者向他推銷所謂的「非公開股票」,聲稱只要匯入款項就能購買,還提供了假的投資App。教授誤信其言,自2025年2月25日至3月5日間,分五次將約2200萬日圓匯入對方指定帳戶。
這款詐騙App會顯示帳面獲利,讓受害者誤以為投資成功,但當教授想提領獲利時,卻遭要求支付超過1000萬日圓(約230萬台幣)的「提領手續費」,才驚覺受騙。該聊天室裡的其他用戶互動也都是詐騙集團安排好的樁腳,營造出「大家都賺錢」的假象。
此案引發不少網友討論,有人指出,長年從事學術工作的教授,若缺乏一般社會經驗,容易落入詐騙陷阱。也有人感嘆,即便具備相當知識背景,人的「心理漏洞」仍是詐騙集團攻擊的目標。專家提醒,大多數人都以為「我不會被騙」,但詐騙手法常透過營造可信氛圍誘導人上鉤。
這起事件再度凸顯詐騙手法日趨精密,特別是針對中高齡族群的心理進行詐騙。即便是專業人士,面對來路不明的投資機會,務必查證來源、勿貿然匯款,才能保護自己的血汗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