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派出所停車被批「耍特權」 民進黨彰化縣議員賴清美遭停權1年

能源高層入閣!德新政府能源與氣候政策 將轉為實用、產業導向

前能源企業高層、曾任國會議員的萊歇出任德國經濟部長,被外界視為新政府未來經濟與能源政策將轉向實用、產業導向的重要訊號。 法新社
前能源企業高層、曾任國會議員的萊歇出任德國經濟部長,被外界視為新政府未來經濟與能源政策將轉向實用、產業導向的重要訊號。 法新社

德國準總理梅爾茨擬於5月6日正式就任,新政府內閣成員名單大致底定。其中最受關注的任命之一,是由前能源企業高層、曾任國會議員的萊歇出任經濟部長,被外界視為新政府未來經濟與能源政策將轉向實用、產業導向的重要訊號。

現年51歲的萊歇(Katherina Reiche),具備化學博士學位,1998至2015年間代表基民盟(CDU)擔任國會議員,並曾任聯邦環保部及交通部國務秘書。

近年她轉戰企業界,先後領導德國能源政策重要利益團體「德國市政公用事業協會」(VKU),與德國能源巨頭意昂集團(E.ON)旗下的Westenergie公司。近年並擔任聯邦政府的「國家氫能委員會」主席。

萊歇曾在今年2月能源展中批評,現行德國能源轉型政策過於理想化,追求不切實際目標。她主張政府應為市場訂出明確框架,但不應過度干預能源選項,強調所有技術選擇都該擺在檯面上,例如包括具爭議的藍氫在內的「所有顏色的氫氣」。

這與前任聯邦經濟與氣候保護部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強調可再生能源與綠氫的路線明顯不同,顯示未來德國能源政策可能朝「技術中立」、「企業友善」方向調整。

不過,萊歇的任命也引來不少爭議。她將從能源企業高層職位直接轉任監管該產業的部會首長,未經任何「冷卻期」,引發利益衝突疑慮。

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與德國非政府組織Lobbycontrol,均呼籲萊歇公開與各類利益團體的接觸紀錄,並在能源政策決策中保持距離與透明度。

儘管如此,能源業界普遍對此任命表達歡迎,認為萊歇熟悉產業運作,有助推動實際可行的政策。VKU執行長李賓(Ingbert Liebing)稱此人事安排「讓人對德國經濟未來更有信心」。

萊歇能否在平衡產業利益與氣候目標之間取得共識,將是梅爾茨(Friedrich Merz)政府上任後的一大考驗。

此外,隨著氣候政策主責機關從經濟部移回環保部,德國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主管權限也可能隨之調整。

碳交易是德國推動能源轉型與減碳目標的核心工具,涵蓋電力、工業與交通部門。其制度設計與碳價走勢,不僅影響產業減排成本,也牽動整體氣候政策的方向與執行力。

梅爾茨政府此舉,意味著與前朝由綠黨主導、將氣候保護與轉型作為產業政策核心導向的路線劃清界線。未來德國經濟部將聚焦產業與能源發展,氣候保護職責則回歸環保部,顯示新政府有意將經濟與氣候政策分開處理,藉此降低綠能轉型過快對產業造成的衝擊。

內閣 再生能源 德國 能源政策

延伸閱讀

使命重於金錢!歐洲國防新創公司吸引AI人才湧入

指在野戰獨裁搞錯方向 李艷秋:賴清德最在意被揭「無能」

德國聯邦檢察官起訴選項黨前華裔助理

政院:匯率是重大挑戰

相關新聞

文組生薪情差?美國分析曝「最低薪」大學科系排名 剛出社會1科系最慘

「文組生」較為低薪不只是刻板印象?美國一項分析指出,就讀文組某些科系的畢業生,無論是在初入職場的早期,還是中期的職涯發展中,其薪資都處於低薪行列…

一餐破千!大阪萬博「英式下午茶」遭日網炎上 台人見實品照傻眼了

日本大阪申辦的2025年世界博覽會(簡稱世博、萬博)吸引全球民眾湧入參觀,但近日一位日本媽媽帶著全家人前往體驗,結果卻對館內的「英式下...

南韓大邱野火復燃!當局發布國家動員令 投入夜間灌救工作

南韓大邱北區函芝山日前發生森林火災,一度受到控制的火勢今天再度復燃蔓延,南韓消防廳發布國家動員令投入大量人、物力灌救,入...

日本新幹線遭蛇纏電線導致跳電 部分區間車一度停駛

日本東海道新幹線今天傍晚歧阜羽島站到米原站之間發生停電,部分區間列車一度停駛,直到晚間7時(台灣時間6時)才陸續恢復通車...

總是月光超困擾 英國女靠幾招每月省下6.5萬元

英國倫敦一名年輕女子本來每個月都入不敷出,每個月都「存款見底」,於是她想出一連串簡單的「節流妙招」,每個月成功省下1,500英鎊(約新台幣6.5萬元)。

能源高層入閣!德新政府能源與氣候政策 將轉為實用、產業導向

德國準總理梅爾茨擬於5月6日正式就任,新政府內閣成員名單大致底定。其中最受關注的任命之一,是由前能源企業高層、曾任國會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