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也罹患!關於攝護腺癌 你必須知道的六大Q&A

美國前總統拜登被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美聯社
美國前總統拜登被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美聯社

高齡82歲的美國前總統拜登(82歲)被診斷出罹患惡性攝護腺癌,且癌細胞已經擴散到骨骼。攝護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之一,隨著年齡提升、發病率也跟著提高,不過近幾十年來,存活率已有明顯改善。

彭博資訊整理出關於攝護腺癌常識的Q&A:

Q:攝護腺癌有多常見?

在美國,攝護腺癌是男性中在皮膚癌以外最常見的癌症。估計在2025年將有約31.3萬個新病例,並造成3.57萬死亡病例。大約每八名男性中,就會有一人在一生中會被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

Q:哪些人風險最高?

攝護腺癌的風險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約60%的病例發生在65歲以上的男性身上,而診斷確診時的平均年齡為67歲。拜登的年齡正好落在攝護腺癌的高風險族群中。

根據屍體解剖研究顯示,30%至40%的西方男性在死亡時,其實患有未被診斷出的攝護腺癌。許多這類腫瘤的生長緩慢,終生不會引起症狀,但另一些則是具有侵略性,會迅速擴散,正如拜登的例子。

Q:攝護腺癌有多嚴重?

儘管被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的患者增加,部分原因是檢測技術提升且民眾壽命更長,但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攝護腺癌確診的死亡率已降低超過50%,歸功於病理影像技術和標靶治療技術提升。

然而,攝護腺癌仍是美國男性第二大癌症死因,僅次於肺癌。大約每44名男性中,就有一人會因此病去世。不過,由於確診數量龐大,大多數被診斷出攝護腺癌的男性最終並不會因此病去世。目前美國有超過330萬名攝護腺癌存活者。

Q:有哪些症狀?

早期的攝護腺癌通常沒有症狀,大多數得靠抽血進行PSA檢查(PSA,攝護腺特定抗原)才能發現。PSA是由攝護腺產生的蛋白質,其數值升高可能表示癌症,也可能是良性攝護腺增生或感染所致。但由於PSA檢測可能導致過度診斷與不必要的治療,現已不再建議所有男性一律接受檢測。

至於嚴重的攝護腺癌症狀則可能包括排尿困難(尿流緩慢、夜間頻尿)、尿液中有血、勃起功能障礙、骨頭痛、腿部或腳部無力或麻木等。

Q:如何進行診斷?

攝護腺癌通常透過PSA檢測或直腸肛診發現。若PSA值偏高或發現結節,醫生會安排影像檢查或切片檢查。

拜登的情況則是出現擴散到骨骼的情況,他的格利森評分 (Gleason score)為9分,在惡性程度滿分為10分之中屬於高侵略性癌症,顯然屬於癌細胞快速增加的晚期,需要積極治療而非觀察追蹤。

Q:有哪些治療選項?

治療方式取決於癌症的擴散程度與惡性程度。據報導,拜登的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但仍屬於「荷爾蒙敏感型」,也就是仍對抑制睪固酮的療法有反應,這是標準療法之一。對於這類轉移性攝護腺癌,通常會採荷爾蒙療法加上新型抗雄激素藥物的混合治療。

杜克大學的攝護腺癌專家穆爾(Judd Moul)表示,癌症已轉移的患者仍可能存活五年、七年,甚至十年以上。他指出,他經常診治與拜登同齡、病情相似的患者,「過去十年間,這類病患的存活率幾乎翻了三倍」。

不過,荷爾蒙治療伴隨明顯副作用,包括性慾減退、勃起困難、體重增加、肌肉力量下降與骨質疏鬆。對年長患者來說可能較能忍受,但對年輕患者則可能造成大幅影響。

癌症 攝護腺癌

延伸閱讀

拜登罹癌/早期幾乎無症狀!高齡男性殺手「攝護腺癌」多吃2類食物有助預防

美前總統拜登罹攝護腺癌!轉移骨骼無法根治 專家曝存活期

拜登罹癌 川普:難過盼早日康復

美財長:談判欠善意國家 關稅回到解放日水準

相關新聞

以總理內唐亞胡揚言將控制整個加薩 白宮拒評論:會讓川普自行回應

美國CNN報導,美國白宮在19日的記者會,拒絕對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稱將「控制整個加薩走廊」的言論進行評論。白宮發言人李維...

拜登罹攝護腺癌首發文:癌症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與妻體會「1件事」

美國前總統拜登被診斷出罹患侵襲性攝護腺癌(aggressive prostatecancer),正在評估治療選項。拜登今...

拜登罹攝護腺癌 已轉移至骨骼

美國前總統拜登的辦公室十八日說,拜登十六日經診斷罹患侵襲性攝護腺癌,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頭。

川普控賀錦麗付費請名人背書 揚言展開重大調查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他將對2024年總統大選的對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展開「重大調查」,以查清她在競選...

匯回投資收益剝層皮?美擬對非公民匯款課稅 印媒臆測恐波及美股投資

美國川普政府的「大而美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18日在眾院預算委員會闖關成功,該...

特檢約談錄音檔曝光 揭拜登記憶衰退、混亂

聯邦特別檢察官許景(Robert Hur)在拜登還擔任總統時,約談川登總統筆錄有關他挪動機密文件被訴的2023年錄音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