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曹興誠脫口「職棒打假球」比喻藍委 網怒:一句話惹毛全國球迷

周渝民夫妻遭詐3447萬保費!女業務「吞入口袋」 法院判有罪還要賠錢

90億撤銷撥款法案 參院通過 恐重創公廣、海外糧食援助計畫等開支

參院通過削減預算案,多數黨領袖熊恩(左)在議場回答媒體問題。(路透)
參院通過削減預算案,多數黨領袖熊恩(左)在議場回答媒體問題。(路透)

國會參院17日凌晨以51票對48票通過90億元「撤銷撥款法案」(rescissions package),削減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對外援助和公共廣播資金。預期眾院可能在17日深夜通過該案,若獲通過,川普將是數十年來成功通過撤銷撥款法案的首位總統。

美聯社報導,「撤銷撥款法案」對國債影響甚微,但可能重創從公共廣播公司(Corporation for Public Broadcasting)到美國海外糧食援助計畫等開支。

這也可能使國會今年通過額外開支法案的努力更加困難,因為民主黨議員和部分共和黨議員都認為,他們正將國會的開支權交給川普,且不知道白宮管理及預算局(OMB)將如何削減預算。

17日凌晨2時,民主黨議員試圖在12小時的修正案投票中移除許多提案條款,但「撤銷撥款法案」最終以51票對48票的結果通過,而民主黨議員提出的修正案均遭否決。

參院多數黨領袖熊恩(John Thune)表示,共和黨議員利用此案打擊浪費性開支,這是「邁向財政健全的一小步,卻很重要,我們都該同意,早該這麼做」。

不過,參院撥款委員會主席、緬因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柯林斯(Susan Collins)表示,「撤銷撥款法案存在一大問題:沒人知道它削減哪些計畫」。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報導,柯林斯、阿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穆考斯基(Lisa Murkowski)與民主黨議員投票反對「撤銷撥款法案」。

此外,曾任參院共和黨領袖的肯塔基州聯邦參議員麥康諾(Mitch McConnell)在15日的程序性投票中投票反對,他擔心川普政府想要一張「空白支票」,但他最終投下支持票。

民主黨憂影響鄉村電台

柯林斯、穆考斯基與民主黨議員表示,憂慮公共媒體預算被砍,這可能影響他們所屬州的重要鄉村電台。

穆考斯基15日表示,公共媒體「不僅播報新聞,還發揮海嘯、山崩和火山警報的作用」;阿拉斯加半島16日發生芮氏規模7.3地震,當局透過地方公共廣播發布海嘯警報,建議人們往高處避難。

穆考斯基說,這種情況「提醒我們,當人們抱怨公共媒體只是汙染人們思想的激進自由主義時,他們需要看看公共媒體對偏遠社區的服務內容」。

「撤銷撥款法案」將收回公共廣播公司的將近11億元經費,這相當於該公司未來兩個預算年度的全部經費。

該法案另將收回USAID約80億元的美國援外開支,其內容包括為難民提供緊急住所、飲用水和衛生設施及家庭團聚計畫的8億元,及為受天災和衝突影響的國家提供糧食、飲用水和醫療的4億9600萬元,還有促進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和民主制度的41億5000萬元計畫經費。

民主黨議員認為,美國撤出外援計畫將傷害美國的國際地位,並讓中國有機會趁虛而入。

參院少數黨領袖舒默(中)離開議事大廳。(路透)
參院少數黨領袖舒默(中)離開議事大廳。(路透)
前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在程序投票曾反對削減案,但在最後投票仍投下贊成票。(美聯社)
前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在程序投票曾反對削減案,但在最後投票仍投下贊成票。(美聯社)

相關新聞

鬆綁監管自肥?華郵爆川普內閣逾3成官員 持有或投資加密貨幣

在川普政府推行有利加密貨幣的法案之際,華盛頓郵報報導,超過二成的川普政府官員和提名人選,在接受任命或提名時都持有加密貨幣...

川普下令了!擋不住外界質疑聲浪 公布艾普斯坦案大陪審團證詞

川普政府近日面臨外界要求揭露更多艾普斯坦案細節的壓力。美國CBS報導,總統川普17日深夜下令司法部長邦迪尋求公布艾普斯坦...

ICE可取得7900萬白卡個資 恐有人「不敢看病」

全國有7900萬人參加俗稱白卡的聯邦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mmigration and ...

川普手背瘀青、腿部浮腫 診斷出「靜脈功能不全」

美國白宮17日指出,總統川普被診斷出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症狀,但說明川普並未因此感到不適;白宮也宣布川普擬於下周訪問...

90億撤銷撥款法案 參院通過 恐重創公廣、海外糧食援助計畫等開支

國會參院17日凌晨以51票對48票通過90億元「撤銷撥款法案」(rescissions package),削減美國國際開...

社安局9/30停發紙張支票改電子轉帳 快上網登錄帳戶

社會安全局(SSA)宣布, 9月30日起停發紙張支票,請社安金及其他福利金領取人趕快辦理電子轉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