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股下跌116點收23,487點 台積電下跌10元收1,080元

政院拍板!再婚不能拿贍養費、5年內分居3年可訴請離婚 修法溯及既往

NBA/唐西奇熄火、詹姆斯關鍵三分未進 湖人遭黃蜂逆轉

地震震掉53億營收!台積電股價回檔想逢低買進?股海老手曝操作合理區間價

台積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積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文.林韋伶】

台積電2/10首度證實,因為1月21日發生的地震,相關損失約53億元,加上上周五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拋出關稅議題,以及本周台積電即將在首度在美國舉行董事會,種種不確定因素讓台積電股價於周一走跌20元、跌幅1.78%,來到1105元,投資人到底該不該逢低買進?

台積電在周一公佈2025年1月營收報告,1月合併營收約為新台幣2932億8800萬元,較上月增加了 5.4%,較去年同期增加了 35.9%。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台積電除了營收數字以外,還特別說明了因為在1月21日0時發生的芮氏規模 6.4 地震,加上而後(包含農曆春節期間)有多次相當規模的餘震,所造成的影響。

資優生因地震震掉53億營收 專家估:全年營運無需下修

台積指出,儘管晶圓廠並沒有結構性損毀,各廠區供水、電力、工安系統及營運正常,惟多次地震發生後有一定數量的生產中晶圓受到影響。因此,台積預估2025年第1季合併營收預期將較趨近250億美元到258億美元展望之低標。初步估計將於2025年第1季認列扣除保險理賠後的相關地震損失約新台幣53億元。

儘管如此,台積電表示,第1季毛利率仍預計介於57%到59%之間,營業利益率仍預計介於46.5%到48.5%之間,「台積公司正傾力補足生產損失,針對全年的財務展望維持不變」。

對此,第一金投顧資深協理留政鈺分析:「台積電公布地震造成的影響,其實上市場有一點意外,因為當時他們沒有多做說明,大家會覺得影響應該有限。但根據周一新聞稿的說明,預期市場將下修台積電第1季的營運數字。」

留政鈺分析,由於目前台積電的產能都已經滿載,在所有東西排程都已經確定的情況下,短時間內要把因天災報廢的產能補上有難度,因此選擇坦承對外溝通。

以目前市場預估台積電首季營收大約會在新台幣8330億元,以台積電的低標250億美元來看,依照目前的匯率來計算,大約等同於新台幣8221億元,大致只差距1.4個百分點。

不過,留政鈺認為,儘管台積電第一季的營運數字可能下修,但以全年的角度來看,「應該是不會動」,在時間拉長的情況下,有機會把單子補上,因此預估「看起來是短期影響因素」。

川普真要對台積電祭出關稅?專家:難度高、美籍客戶可能出面遊說

另一方面,對於外界擔憂的關稅議題,留政鈺分析:「台積電做的是晶片,所以比較少直接進入美國,都是透過系統廠商在國外再加工、生產後再進去,因此要完全課到台積電的稅,基本上很難。」

就算川普真的想方設法就是要對台積電的晶片課稅,留政鈺預估應該也有機會轉嫁到客戶端去,到時候再由美籍客戶去跟美國政府反映,「畢竟台積電在高階晶片上,基本上擁有完全的定價能力。」

資深分析師許博傑也認為,外媒報導川普已經跟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聊過,可預期當時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應該也在一旁,「正常來講,川普應該有跟這2個人討論過台灣晶片的問題,很清楚這不完全是台積電的問題,美國人沒有能力做這麼高階的製程出來、良率不夠高,這不是台積電的問題。」

許博傑認為,台積電排除萬難將高階製程搬到美國、董事會也首度改由在美國召開,這些都有表達出「我支持你的政策、響應你」的態度,已經展現相當誠意,預期未來不排除看到台積電客戶,為了用合理價格取得晶片,幫忙向美國政府遊說的情況。

台積電2025年不適合一抱到底 專家曝最佳操作價位

在不確定性未排除、台積電股價走跌的情況下,投資人可以逢低買進嗎?留政鈺指出,今年台積電的股價走勢與去年不同,將呈現區間盤整特性,而非單邊上漲。「目前看起來,股價雖然有回檔,但仍維持反彈動能。如果短期內仍能維持在1100元以上,甚至可能再創新高。」

他表示,在區間盤勢中,投資人需要靈活應對。「當股價因利空回檔時,可以考慮布局;當市場情緒樂觀、股價接近前高時,則應適時減碼。」

季線成為重要參考指標,留政鈺建議投資人關注股價是否能站穩季線,「在季線之上接近前高時,應來回操作,而不是像去年一樣長期持有不動。」

留政鈺提醒,今年市場波動較大,主要來自美股影響,特別是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政策動向,「今年市場才剛開始沒幾周,但波動率已經明顯上升,尤其在每週一、週五,市場對川普政策變化的反應最為劇烈。」

雖然短期內市場波動不小,但留政鈺認為美股仍具支撐力,對台股不會造成全面性下跌,因此台積電的回檔空間相對有限。

對於台積電短線買點,留政鈺認為,「短期而言,1月份營收雖然是利空,但對全年影響有限。若股價回測1050-1060元區間,仍是合理買點,投資人不必過度悲觀。」

他強調,市場對台積電全年獲利預期未變,市場普遍預估2024年EPS約為59.6元,因此長期趨勢仍穩健,「雖然第一季可能會下修,但後續會逐步補回。」

1000元成地板價 投資人可留意低點

資深分析師許博傑則進一步指出,市場對台積電的利空已有所消化,股價回測後仍有機會創高。「市場已經知道利空,但也認為這些利空可以被消化,因此股價並沒有持續下跌。」

他認為,若台積電的股價沒有跌破開紅盤當天的低點,代表市場仍對其競爭力有信心,後續仍有機會創新高。

在評估股價支撐時,許博傑指出,「今年台積電的EPS預估在59-60元,明年甚至可能達到70元。因此,1000元應該是市場共識的地板價,跌破的時間應該會很短。」只要AI基本面不變、AI產業維持目前的發展趨勢,台積電的1000元支撐價位,將非常具參考價值。

傳聞人資長何麗梅將卸任 本周台積電董事會將拍板下任人選

在台積電股價出現震盪時,台積電高層職務也傳變動,市場傳聞本次在台積電董事會中的其中一項議題,便是現任人資長、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將卸任,需要決定下一任人資長接任人選,何麗梅則將轉任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轄下的企業策略發展組織資深副總。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6年燒光2千萬退休金!勞保勞退5萬不夠用,71歲阿伯重當社畜啟示:為何多數人省錢一輩子退休10年內花光

有365張0056就能安心退休,一天3千元「夠花了」!勒令退學不再當好學生,施昇輝:人生成就解鎖

她25歲扛4500萬房貸淪月光族,如何6年翻身存千萬資產...揭「投資邊賺邊存」秘訣:用錢生錢,實現財務自由

年薪百萬說沒就沒了!中年失業只能做2萬多的工作「我被淘汰了」...不靠死薪水,做對2件事實現財務自由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相關新聞

大成鋼漲不停、台塑翻身都因「美製造」…台積電、環球晶超前佈署 這2家將加碼投資美

儘管美國製造成本較高,但美國是台灣最大的外銷市場,面對川普關稅大刀,台商將不得不擴大在美生產比重,而領先布局的台廠受影響相對小。

把碗盤陶瓷 變半導體關鍵耗材!台灣精材曾財務嚴峻「員工3個月沒薪」...如何翻身將上櫃?

過去被應用在茶具、碗盤原料的陶瓷,其實也因其耐高溫、抗腐蝕特性,成為半導體製程中的關鍵耗材。專長在陶瓷耗材的台灣精材,挺過財務危機並練出技術,打入全球半導體設備與晶圓代工大廠。

主動式ETF來了!管理費比你熟悉的基金更便宜 中小型股恐震盪加劇...效應全解讀

「我們很努力地研究、選股、盯盤操作,好不容易才讓基金績效『打敗大盤』,但拿到手的獎金,卻比『複製大盤』的經理人還少……。」一位台股基金經理人愈說愈急。

台人1周被騙15.6億!這縣市最慘 假投資詐騙手法曝…邀「財富自由」絕對有詐

台灣詐騙無所不在,其中以投資詐騙為最多,根據內政部警政署「打詐儀表板」網站,上週(2月9日至2月15日)詐騙受理案件多達2558件,財產損失金額為15億6320.6萬元。其中,「假詐騙投資」佔546件,透過假交友的投資詐財則有220件。至於上個月受理案件最多和財損最多的縣市,則是新竹縣和新竹市。

DeepSeek衝擊輝達 謝金河:美中角力「無煙囪戰爭」...下階段AI革命台契機何在?

標榜低成本的中國人工智慧(AI)服務DeepSeek橫空出世,一度撼動AI王者輝達(NVIDIA,NVDA)的股價。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直言,這是美國、中國在AI領域的角力賽,更是另外一場「無煙囪的戰爭」。 耐能智慧創辦人劉峻誠分析,此次DeepSeek傳遞2大訊息,一為其訓練不見得再需要輝達的CUDA(統一計算架構),可用較中低階的GPU來訓練;另外,它驅動AI時代巨輪,從訓練到雲端與端的推論,因此他看好未來「端」的AI族群會崛起。 至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包括台積電(2330)是否會因此受衝擊?群聯電子執行長潘健成研判,全球半導體晶片需求,早期是由PC市場如HP所支撐,後來由手機市場如Apple撐起晶片需求,未來則會由AI邊緣運算,支撐半導體需求「很長很長」一段時間。 潘建成直言,當年手機畢竟從無到普及花了10多年,如今因為有DeepSeek的新觀念,AI要走入百工百業,「我認為會很快」 ,但是也大概需要5至10年時間來消化掉。 他預期半導體產業前景仍會非常好,台灣絕對可以藉此獲得很大利益。

Deepseek突襲美後「習近平有大動作」 老謝:劍指台積電的川普看得見?

今天香港的報紙頭版醒目新聞是下週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接見民營企業家,包括馬雲,馬化騰,雷軍,還有這次春晚大秀穿東北大花襖機器人跳舞的宇樹科技(Unitree Robotics)王興興,及這次在Deepseek崛起的梁文鋒。這當中,梁文鋒是1985年生,王興興是90後,他是1990年出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