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S樹葬時間延後…傳具俊曄太不捨 盼有地方專屬愛妻

台股下跌116點收23,487點 台積電下跌10元收1,080元

政院拍板!再婚不能拿贍養費、5年內分居3年可訴請離婚 修法溯及既往

台鐵漲票價補虧損和高鐵差多少 沒說清楚什麼事?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文.蔡立勳 楊竣傑】

台鐵等了30年終於有機會漲價,票價漲幅約26.8%,北高自強號票價仍是千元有找。但於此同時,台鐵仍有沒說清楚未來營運具體的改善方式。

票價採遞遠遞減原則,乘客搭車的距離愈長,漲幅愈低。若以此漲幅計算,在短程區間,台北至板橋的區間車從15元漲至22元台幣,但價格仍比台北捷運台北車站至板橋站便宜,且區間車的乘車時間還快5分鐘。

中程區間的自強號票價,台北到台中從375元漲至501元,台北到花蓮則從440元漲至583元。至於長程區間的自強號票價,台北到新左營是824元漲到975元,千元有找,且比起高鐵北高區間票價,仍便宜515元。

事實上,台鐵漲價一事已討論多時。

台鐵漲票價,望補血47億元

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系教授邱裕鈞指出,台鐵收入分為票箱收入、附屬事業、資產開發三大塊,近年都有增加趨勢,但仍不足以補上虧損。

台鐵公司化一年,日前公布去年經營數字,虧損139億元,創史上新高,但台鐵發表聲明指出,主因是配合政策執行,影響金額達199億元。

台鐵每年的客貨運運輸成本約240億元,去年的客運收入約174億元,根據台鐵計算,未來客運收入可增加47.15億元。

然而,台鐵產業工會秘書長朱智宇觀察,台鐵不斷對外表示,附屬事業從2028年會開始賺錢,「但對員工來說沒有感覺,薪水完全沒有漲。」

票價兩個月後拍板確認

儘管台鐵即將啟動30年來首次漲價,此次台鐵董事會通過調漲運價,運價是透過運價費率公式算出的價格,能合理反映運輸成本,且合理報酬率依法不得低於3%。因此,台鐵票價平均漲幅天花板會落在35.3%。但因大眾運輸工具的公共性,加上政府為顧及民意,即使運價已因成本上漲,往往凍漲民眾搭車支付的票價,再補助業者運價與票價的差額。

對台鐵而言,為了維持與其他運具的競爭力,最終提出票價平均漲幅26.8%的方案,合理報酬率調降為0.36%,才算出此次公布的票價。

前交通部長賀陳旦觀察,台鐵的漲價方案仍著重在帳面數字,未從企業永續發展的角度,運用數據分析,針對運量、票價以及政府補貼三方面提出實質策略。

如漲價後可能會面臨多少客源流失、如何提高乘客忠誠度,甚至針對休閒旅次較多的路線,考慮提出不同調漲方案。「做為運輸公司,調整票價的目的,應該是想辦法能成長,」賀陳旦指出,無論是短期對運量的衝擊、長期的營收規劃,要想盡辦法運用市場策略、政府資源,創造靈活的收入來源。

國民黨立委、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委員魯明哲提醒,台鐵已公司化逾一年,卻不斷出現小狀況,自然讓民眾擔憂會造成更大的安全問題,因此台鐵更需說明清楚,未來如何提升安全、準點與效率,才是在票價政策調整下,更重要的事。

「票價調整幅度愈大,民眾期待愈高,」同為交委會委員的民進黨立委林俊憲也支持台鐵合理地適度調整票價,並直言既然要調整票價,就要提高服務品質與準點率,才能符合民眾期待。

運價調漲案將送交通部費率委員會審查,運價核定後,票務系統調整及票價公告時間約需兩個月。

【延伸閱讀】

賴清德約五院「喝咖啡」 有可能解散國會,全面改選?

房價真的跌了!獨家漲跌排行:哪裡逆勢上漲?買房最佳時機?

全台唯一女性引水人搏命日常:月薪最高80萬,死亡率高達5%,比車禍還高

2025年被動收入攻略|3大玩法已過時,別再浪費時間

沒考上頂大又怎樣?比起大學念哪裡,人生還有更重要的事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台灣獨角獸Appier買下法國新創!史上最大併購 看中什麼AI商機?

台灣AI軟體公司Appier宣布併購法國新創公司AdCreative.ai,「廣告生態系」的佈局逐漸成形。為何AI時代的科技公司,都急著用併購添軍火?

光陽油車走下寶座、電車才剛起步!三代柯勝峯全面接班 能扭轉亞軍危機?

光陽是蟬聯台灣機車市場22年的王者,2022年將寶座拱手讓給三陽,2024年市佔更跌破三成。

2025年被動收入攻略!3大玩法已過時 別再浪費時間

有些賺取被動收入的方法已經過時,努力了半天,成效卻很差,愈做愈心酸。反之,有些策略依然有效,根據趨勢調整,更能事半功倍。

台鐵漲票價補虧損和高鐵差多少 沒說清楚什麼事?

台鐵等了30年終於有機會漲價,票價漲幅約26.8%,北高自強號票價仍是千元有找。但於此同時,台鐵仍有沒說清楚未來營運具體的改善方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