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曾是MIT學霸!林葉亭曝父平時養生 突「愛吃1物」揪出失智症

中年一定會發福?專家示警「男性要警覺」 過年這樣吃才安全

文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隨著年齡增長,基礎代謝率逐漸下降,身體消耗的能量減少,中年發福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尤其男性更容易忽略,造成日後健康問題的隱患,體重愈重者,慢性疾病發生率愈高,死亡率也愈高,常併發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等。

京都堂中醫林朝暉院長表示,男性的生理變化往往不如女性般顯著,而男性進入更年期是一個漫長且不易察覺的過程,無明顯界線,如女性停經般明確。然而男性更年期並非不存在,其核心成因是男性荷爾蒙(睪固酮)水平的逐漸下降,這一變化通常始於30歲後,受個人體質及荷爾蒙水平影響。

一些男性或幾乎無症狀,而另一些則可能因多種身體和心理問題而感到困擾。當中較易被忽視的症狀包括身體脂肪增加及隨之而來的「中年發福」,中年男士變胖不一定是自然老化的結果,這可能已經是一個健康警號。

過去許多人將男性更年期引發的脂肪堆積視為年齡增長的必然現象,甚至對「大肚腩」見怪不怪,但這種認知可能延誤潛在的健康問題,而年紀大的男性不一定要有肚腩,如果體重在數年內慢慢增加,就應該留意。

事實上,衛福部也曾經在科普文章中提到,中年後隨著老化、代謝變化及荷爾蒙水平的調整,肥胖、代謝症候群與慢性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此外,外在環境與心理壓力也是需要關注的重點,如何避免皮下及內臟脂肪過度累積,成為中年人重要課題。

衛福部表示,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也有2倍風險。研究證實,當肥胖者減少5%以上體重,如成人90公斤,減少5公斤,就可以為健康帶來許多益處,高血壓、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疾病將可改善。

其中中年發福對男性健康的威脅通常高於女性,這與脂肪分布的差異有關。男性多半在腹部堆積脂肪,而這些脂肪通常為內臟脂肪,會層層包裹肝臟、腸道和胰腺等重要器官,進一步增加罹患高血壓與第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相較之下,中年女性的脂肪大多集中在下半身,例如臀部和大腿,形成明顯的大屁股,對內臟的直接影響相對較小。

林朝暉院長表示,在中醫觀點內,男性更年期屬於「腎虛」的範疇,會出現氣陰兩虛的狀況,容易全身乏力、失眠、骨質疏鬆,這類的朋友們通常不適合高強度的運動,通常會建議透過瑜珈、太極等溫和類型的運動開始,幫助減緩氣虛產生的疲倦、肥胖。同時無論男女,更年期後因代謝速度變慢,即便飲食沒有改變,也會比年輕時容易發胖,減重也相對困難,尤其更年期常見的發胖部位如男性的的腹部及女性的臀部、大腿…等,可以透過中醫埋線的方式,針對部位的各經絡穴位,持續刺激穴道,提高基礎代謝率,加強燃燒脂肪及消水腫,達到雕塑的作用。

京都堂中醫楊雅晴營養師也表示,在飲食管理上,首要策略是控制熱量攝取,避免含有「三高」(高油、高鹽、高糖)的外食,建議多攝取蔬果類補充纖維、澱粉以未精緻全榖根莖類等原型食物為主;不吃宵夜甜點;多喝白開水,避免含糖飲料;每餐大約吃8分飽;減少加工食物的攝取,也減少食用高鹽及醃漬食物,確保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及均衡的營養攝取,同時應注重高營養密度的食物,並考量個人飲食偏好以提高飲食滿意度。可以再配合規律運動以提升代謝,維持健康體態,如適度的肌力訓練來維持肌肉量,在運動時也要注意關節保護,避免受到傷害。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1274.1275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或免費下載APP

延伸閱讀

4成民眾過年變胖、均增1.7公斤 營養師曝「冬天瘦身」6關鍵

選對巧克力也很重要 營養專家推薦12種點心有助減少腹部脂肪

32歲早發性卵巢衰竭 中醫調理服藥求子成功

55歲梨形身材女竟中度脂肪肝 3招瘦15公斤成最美丈母娘

相關新聞

美中關係新起點

美中關係新起點

這檔受惠台積電資本支出增加訂單 排到第三季股價區間操作

這檔受惠台積電資本支出增加訂單 排到第三季股價區間操作

中年一定會發福?專家示警「男性要警覺」 過年這樣吃才安全

中年一定會發福?專家示警「男性要警覺」 過年這樣吃才安全

蛋黃區+親民價 置產客逆勢買單

蛋黃區+親民價 置產客逆勢買單

市值型ETF再進化!009802擁動能因子

市值型ETF再進化!009802擁動能因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