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長子、長孫都不在…柯文哲父親病逝 由「他」捧牌位移靈私人會館

藥華藥晚上八點半重訊記者會 說明仲裁賠償案進度事宜

冷氣團發威!雨彈炸3地 周五更強冷空氣「低溫僅11度」

感恩節搶手貨 誰最紅?

【文/吳旻蓁】

儘管通膨與消費壓力以及購物日天數較少,使市場對於今年的購物旺季持保守看待,不過法人仍看好運動鞋、穿戴裝置、電子書閱讀器等買氣上升。

由於美國消費者表現出持續的消費意願,以致十月零售銷售額穩定成長;同時,隨著感恩節、耶誕節等假日購物季的來臨也持續為消費品帶來支撐。雖然在通膨與消費壓力的考驗,以及今年購物日天數較少的情況下,市場目前預期多少可能影響假日季的銷售表現,不過,全美零售聯盟(NRF)預估,今年十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假期購物季的零售銷售將比去年同期成長二.五至三.五%,金額增至九七九五至九八九○億美元的創新高水準。而今年購物季的銷售成長率雖低於去年同期的三.九%,但符合新冠疫情前的三.七%成長率。

儘管市場對於今年的購物旺季較保守看待,但外資機構仍看好包含亞馬遜、沃爾瑪、好市多將處於有利地位,因其為消費者提供優惠與便利性。另,對於刷卡消費的萬事達卡、Visa以及運輸相關業者等,年底的購物旺季也同樣可望挹注營運動能。

製鞋類股迎Q4旺季

此外,外資亦看好以創新產品吸引消費者的公司,比如運動鞋生產商昂跑和德克斯戶外等;其中,今年因著Hoka運動鞋廣受消費者喜愛的德克斯戶外近期就上調年度銷售預測從十%上調至十二%,因其預計在即將到來的假期季將可望對鞋類產品有強勁需求。對此,最大受惠者非製鞋廠來億KY莫屬,前三季稅後純益年增二.三八倍,每股純益十一.二三元。另,法人同樣點名看好寶成、百和、志強KY在愛迪達銷售亦暢旺下,接單動能看增。

而AR/VR近來在市場討論度升溫,其中,Meta先前發表最新款虛擬實境(VR)裝置Quest 3S,以及新一代與雷朋合作的智慧眼鏡Ray-Ban Meta外,也公布眾所矚目的擴增實境(AR)眼鏡原型Orion,強打元宇宙應用。新一代雷朋智慧眼鏡支援AI功能如翻譯、GPS定位等,沒有傳統的顯示屏,而是採用了透明鏡片,配備了攝像功能和識別系統;由於增加AI功能使眼鏡實用性大幅提升,也帶動銷量的增長,根據統計,Ray-Ban Meta不僅在美國獲得不錯的成績單,在歐洲、中東、非洲(EMEA)國家地區亦取得成功,專家預估今年銷售量將達六○○萬支。

Meta讓元宇宙概念股受惠

至於Orion眼鏡與Ray-Ban Meta不同,騰旭公司投資長程正樺指出,Orion配有顯示屏,主要是透過Micro LED的投影機出來後再透過光波導把畫面呈現出來,能夠直接在用戶的視野中呈現AR影像,預計有望於二六年底至二七年上市,售價可能在一○○○至一五○○美元之間;而以這個價位來看,在每年有望銷售數百萬支的情況下,Orion將有機會成為下一代智能設備中的重要一員。值得留意的是,程正樺表示,台灣有多家公司在Micro LED和光波導技術方面表現出色,台灣廠商在未來Meta的AR眼鏡供應鏈中將可望占據重要位置。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327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延伸閱讀

臉書分類廣告涉壟斷 歐盟重罰Meta 274億元

外媒:Threads計劃明年1月起在平台置入廣告

鴻海集團人氣熱 AI猛將報到

出爾反爾的Meta?說好的新聞議價,Facebook用什麼理由不再付錢

相關新聞

美股挺川普 恐怕挺不住

一七年川普首任總統之初,美股本益比就已攀升至史上最高紀錄;今年一月二十日,卻又進一步刷新高峰。以其政策的不確定性,美股未來值得關切。

AI股行情重啟的2個條件 全新投資思維

DeepSeek對資本市場帶來的衝擊仍餘波盪漾,不僅牽動AI硬體供應鏈的評價調整,機構法人亦啟動中長期部位調整,今年投資AI股要有全新思維。

AI之外的好選擇 川普關稅政策與DeepSeek引發市場變動

川普關稅政策善變,導致全球各國面臨挑戰,惟台廠業績股終將抬頭,尤其兼具殖利率優勢者,包括蘋概、被動元件、自行車、製鞋、成衣、汽車零組件、PCB及金融股。

謝金河:AI應用全面擴散

二○二五年的蛇年,市場變數突然增加很多,首先是川普入主白宮,他的指揮棒不停地飛舞,關稅大刀舞動,他除了威脅加拿大、墨西哥課關稅二五%,也對台積電放狠話說要課一○○%關稅。

邊緣AI 4大商機噴發

隨著AI科技快速發展,AI投資逐漸受到企業重視,AI應用部署逐漸從雲端朝向邊緣、物聯網擴散,AI PC、機器人、智慧穿戴裝置與資訊軟體將成投資焦點。

半導體自主檢測 後勁強

地緣政治緊張,各國意識到半導體供應鏈風險,紛紛推動自主化,隨著先進製程精進、晶片走向複雜,閎康、宜特、汎銓等檢測廠扮演關鍵角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