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楊牧和胡因夢對談 瘂弦打造「熱副刊」黃金年代
「有一天我們不在了,語言仍是我們的化石。」瘂弦追思會邀來蔣勳、楊澤、陳育虹等多位詩人朗誦瘂弦詩作,歌手安祖還為瘂弦名作「如歌的行板」譜曲演唱。蔣勳表示,很慶幸中學時代便認識瘂公,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學會其詩作中的「溫柔之必要」。詩人陳義芝則說,瘂弦是推動台灣報紙副刊轉型的關鍵人物,他讓副刊從靜態轉為動態,將副刊的作者和讀者,從文青擴展到社會各個階層。
你可知道,一九八○年代的聯合報副刊,曾邀請詩人楊牧和大明星胡因夢對談「中國電影有沒有希望?」邀作曲家和高凌風對談「流行歌曲何去何從」,邀國中校長和補習班主任對談「惡補還是良補」、邀台大中文系主任葉慶炳和崔苔青對談綜藝節目。曾在瘂弦旗下工作多年的聯合報副刊前主任陳義芝表示,瘂弦讓不同價值觀和階層的人利用副刊這塊園地對談,希望透過副刊解構大眾的舊思維、融合不同的價值觀。
而當時的副刊「仿新聞版」跟著時事跑,中美建交的第二天,副刊就登了一整版文人對國家的建言。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之後,副刊更是要抓緊廿四小時的黃金時間製作專題。陳義芝表示,瘂弦運用大量的「預告」和「編按」,向讀者解釋推出這些專題的意義和重要性。當時的報紙副刊「背負為讀者建構社會價值觀和社會觀的使命」,加上中時和聯合兩家報紙副刊之間的良性競爭,塑造副刊的熱度,打造「熱副刊」的黃金年代。
作家龍應台透露,寫「野火集」時收到瘂弦來函邀稿,她將稿子寄去後,瘂弦回信「犀利的留給友報、溫柔的留給我報」,溫柔地退了稿。她認為瘂弦是一條線,將台灣文學史上一粒粒的珍珠串起來,如果沒有他個人的魅力,這些珍珠將散落一地。詩人白靈表示,「溫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就是瘂弦對待朋友與作家的態度。
朱西甯和瘂弦是多年鄰居。朱天文表示,父親和瘂弦一起受聶華苓之邀赴美參加國際寫作計畫,兩人都買了「英文九百句」苦讀,最後只有瘂弦成行。瘂弦赴美兩年,妻子橋橋常來探望朱家養的小狗,因為她覺得瘂弦的某些角度跟這隻小狗很像,「想瘂弦時就來看狗」,全場大笑。
朱天文接著語調一轉分享嚴肅往事。朱西甯的「八二三注」在瘂弦主編的「幼獅文藝」連載時,收到許多黑函。瘂弦靈機一動,連載前都先放一段總統談話「當成鋼盔頂住」,這部戰爭文學經典才得以歷時三年連載完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