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性與情感新聞出爐 教團:政府推廣性教育遠不及性平教育
台灣性教育學會、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偕國教行動聯盟連續5年辦理「台灣十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事件」選拔,其中,第一項為針對家長進行的「台灣本土化性教育需求」問卷調查結果。專家表示,政府強推性別平等教育,對促進性健康的資源投入卻差很多,青少年容易落入「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的想法。而在性教育方面,根據調查,台灣家長認為性安全、性健康的教學應提早,性吸引力、性愉悅則需延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全面性教育」(CSE)概念,教育部2023年曾表示,將作為未來課綱研修的基礎,研擬中學階段全面性教育實施指引。不過,台灣性教育學會副理事長馮嘉玉表示,我國家長的意見與聯合國建議並不一致,反映我國國情及學生身心發展狀況與國外不同。
舉例來說,我國家長更在意性安全、性健康,因此「身體界線」、「自我保護」、「降低性風險」等主題的建議教學階段均較聯合國建議年齡為早,甚至部分在學齡前就應教導。對於性吸引力、性愉悅感受、懷孕避孕等內容,由於我國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速度和國外不一樣,像是談戀愛、有親密交流的年齡段較晚,因此建議延後教導。
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理事、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目前政府強推性別平等教育,對青少年性健康促進的資源投注卻遠遠不及。現今網路性資訊來源紛雜但取得容易,而家庭教育弱化、學校教育資源不足,導致青少年無法做出正確的性健康決策。2012年至2024年間,青少年淋病病例在10至19歲群體中增長6至7倍。
楊聰財認為,性別平等教育強調「身體自主權」,但身體自主權有權利與義務兩部分,青少年容易落入「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的想法。未來性教育應以「自尊自愛」為核心,強調健康親密關係的重要性,呼籲政府針對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做全盤的規劃,充實專業師資、師資在職培訓,並與時俱進設計性健康教育教材。
今年入選的十大事件,還包含青少年性病、兒少性剝削、數位性暴力、性別友善廁所、代理孕母爭議等等,國教行動聯盟常務理事張文昌表示,賴清德總統上任前提出「健康台灣」的目標,從十大新聞中看見的卻是婚育困境、性健康、性教育的不足、親密關係暴力,顯示「健康台灣」既不健康、不幸福,更不快樂。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