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誰說要讀過〈廉恥〉才有廉恥?
![因批判108課綱「無恥」而聲名大噪的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近日出版《革108課綱的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批判108課綱「無恥」而聲名大噪的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近日出版《革108課綱的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09/realtime/31463164.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因批判108課綱「無恥」而聲名大噪的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近日出版《革108課綱的命》。在新書發表會上,有位女大學生質問,目前的政治人物大多讀過〈廉恥〉,他們有廉恥嗎?她又舉例,清末李鴻章本來承諾太平天國,只要開城門就不會屠城,可是最後卻背信棄義,反倒是隨行的英國雇傭軍戈登,力勸他守信。李讀過〈廉恥〉,品德卻不如沒有讀過〈廉恥〉的戈登,讀了〈廉恥〉就比較知恥嗎?
不只這位學生,很多反對區桂芝的人,都對她執著這篇古文,感到不以為然,而且反駁的理由大同小異。其實,區老師的意思絕對不是說,只有讀了〈廉恥〉才會知恥,她不過是舉了這個例子,做為道德教育淪喪的重要指標罷了。按這位學生的邏輯,豈不也可以胡亂質疑,在顧炎武寫這篇名作之前,是否所有人都很無恥,連孔子、孟子都無恥,只因為他們還沒來得及讀〈廉恥〉?
另一個謬論,是拿外國做例子,以為外國人的字典裡沒有廉恥,所以我們也不該講廉恥。譬如這位女學生所講的戈登,又譬如前立法院長游錫堃在回應區老師批判「無恥課綱」時說,「廉恥」是君主政治的產物,民主政治有民主政治的價值觀。這類想法隱含一種迷思,認為西方民主社會沒有的東西,我們也不應該擁有,甚至必須摒棄,否則就是落伍、比不上人家。殊不知,沒看到並不代表不存在。誰敢說西方人不談廉恥?
就以戈登來說吧!他成長的環境是基督教社會,基督思想的核心是「愛」。《聖經》對「愛」下的定義,包括「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意思不就可與廉恥互相對應嗎?美國也是個以基督教文化為主的國家,他們的核心價值是誠實,在法庭上作證,手必須按著聖經,發誓絕不說謊。我們全面引進西方民主政治,卻沒有引進背後的道德與戒律,另一頭又要丟掉傳統倫理,社會怎麼可能不亂套?
對西方文化一知半解,盲目引進,試圖全面取傳統文化而代之,正是教改最嚴重的問題,其中尤以廢除道德教育為甚。東亞各國,包括日、韓、新加坡的中小學,都有為道德單獨設科。我國過去小學有《生活與倫理》,國中有《公民與道德》,但教改從九年一貫開始,全面廢除,成了東亞唯一教育「缺德」的國家。此後,道德教育美其名為「融入」其他課程,然而,缺乏系統性的學習,很難建立完整而正向的人生觀,何況若遇到對所謂「禮教」不屑的老師,別說好好學習做人了,價值觀扭曲都有可能。
不少人認為,以前中小學安排道德課程,照樣有人作奸犯科,可見道德白教了。假如這種說法成立,那麼豈非所有科目都該廢除?大家都上英文、數學課,可是一句英文都講不清楚的大有人在,數學一塌糊塗的更加比比皆是。那麼,英文數學也沒什麼好教的了嗎?
以部份失敗的例子來否定全體,就類似前述女大學生質疑讀過〈廉恥〉的政治人物是否知恥一樣,往往只注意沒學好的,卻不去看看學得好的榜樣。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