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深耕計畫研議再加碼 大學進全球百大可獲補助 最快5月前定案

教育部現已有競爭型計畫高教深耕計畫,教育部指出,研議讓高教深耕計畫再度加碼,大學只要有科系所進入世界排名前50或100名內,科系所將可另外獲得加碼,維持排名,即可年年補助。
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昨天、今天在宜蘭大學舉行。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昨天表示,大學享有學術自由又不想被行政干擾,「但給國家社會什麼,要捫心自問。」台灣經濟實力已非小國,又十年努力下來還是一個諾貝爾獎得主都沒有,「真是丟臉」,出了什麼問題大學要自己檢討。
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若大學系所或學科能進入全世界百大或50名內,研議另外加碼經費,由各系所提出申請,符合教育部審核者可直接獲得補助,期待系所打造出世界級的亮點。
鄭英耀也說,期待大學訂定鼓勵創新辦法,例如鼓勵教師帶職帶薪創業,或與跟法人、產業雙主聘,希望透過各項創新作法,讓台灣早日培育出諾貝爾獎得主。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今補充,大學系所如在各學科排名進入世界百大或50名內,就能向教育部申請補助,經費會給予較多彈性,如學系可延攬新聘師資或提供教師彈薪薪資,「給大家子彈好好去努力。」科系所排名維持在百大或50名內,則年年都能獲得補助;反之,排名跌出百大或50名外就不再補助。
高教司補充說明,如QS或THE,大學都有掌握各領域的全球排名狀況,大專校院電資或人文社會領域學科已有部分進入全球前50或100名內,學校就可利用排名表現向教育部提出申請,再由教育部評估,最快今年5、6月前公布相關規定,但要配合政府整個經費審議狀況。
又近年台灣十分介意大學國際排名,中研院長廖俊智則於演說時說,「排名是達成目標後的附帶產物,不是目標本身。」如美國史丹佛大學,甚至退出部分排名機制;如同研究發表是側重解決了何種問題,而非發表篇數。
廖俊智也建議,各大學要設定自己的目標、考核機制要跟目標相同,考核要由利害關係人負最終責任。他以新加坡為例表示,該國領域權重引用影響力指數30年前還台灣差不多,但30年來急起直追已能比肩瑞士、荷蘭、芬蘭等大國,相較之下台灣則是在2016年左右開始走高,但和北歐等國仍有差距。
廖俊智說,新加坡90年初設定國家發展目標,設立新的大學並給予不同發展方向,引進國際人才競爭如同學術界的美國職棒大聯盟,各國人才都能來,但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2000年至2005年間,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幾乎淘汰了20至30%的研究人員,考核嚴格但給予大量有效資源。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從1995年20億新加坡幣,2025年已投入2800億,而最重要者,是引進國際專家群長期諮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