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聘辦法惡修滿周年 逾8成師坦言「不鼓勵子女執教」

「高中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解聘辦法)上路屆滿一周年,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公布意見調查,指校事會議防師如防賊,濫訴已嚴重影響學生受教權,近九成受訪教師認為校事會議調查制度對教育品質有負面影響,更有8成4的教師「不鼓勵」子女未來從事教職。
去年解聘辦法上路,針對不適任教師處理明訂校事會議調查小組,人員須全數外聘。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校事會議上路後,無論案件大小都會送交調查,充滿寧可錯殺也不願錯放的思維,變成只要有人隨意指控,教師就必須進入調查程序,直接導致校園濫訴不斷。
侯俊良表示,根據國教署、全教總的調查,進入調查到確認情事,實際停、解聘的教師約僅6%,且5至6成案件,最終都以查無此事作結,代表教學現場其實沒有這麼多不適任教師,可見過去民間稱學校調查「師師相互」根本是假的,只為了栽贓老師。
「但影響學生受教權是真的。」侯俊良說,校事會議制度上路後教師怕被投訴,進而為求自保,教學傾向保守。如曾有教師告誡學生,家長便投訴教師恐嚇;教師詢問學生「你這樣的行為家長不知道嗎?」家長則反過來控訴教師誹謗。
全教總搜集校事會議在高中以下學校實施的狀況,計收到6365份填答,侯俊良表示,89.2%、近9成填答者指出校事會議對教育品質有負面影響,教學專業受限、讓管教轉趨保守,81.4%受訪者認為校事會議會影響長期留任的意願;更有84.8%的教師表示不鼓勵子女從事教職。
調查也指出,過去一年有8成學校均召開過校事會議,甚至有學校一年內案件量逾20件。立委林宜瑾表示,教學現場充滿光怪陸離的投訴案,如投訴教師出題太難打擊學生自信;教師拿出白色粉末操作實驗,反被家長檢舉懷疑教師吸毒;甚至教師假日去速食店用餐,也被檢舉吃垃圾食物,呼籲重新檢視解聘辦法,不能讓維護學生權益時讓教師成為犧牲品。
「若學生可任意投訴教師,那他還會受教嗎?」立委黃珊珊說,教學現場有不適任教師,但不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甚至劣幣驅逐良幣,進入校事會議前的程序應該更細緻、區分輕重。
侯俊良呼籲,若投訴案屬於個人主觀情緒,或家長、學生誤解,呼籲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應捍衛教育專業,擋下不實投訴;再者,教師工作近年受到諸多外界不當干涉、投訴,建議朝野立委參考韓國教師地位法近期修法內容,以維護學生受教權為前提,規範教學自主不應接受不當干擾,回歸有問題先溝通的模式。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